𦛟

𦛟
拼音 [gěng] 注音ㄍㄥˇ
总笔画11画
简体部首月部 部外笔画7画
总笔画 11画
繁体部首肉部
五笔EGJQ 仓颉BMLK
郑码QAKO
结构左右
统一码266DF
笔顺ノフ丶一一丨フ一一ノ丶
基本解释

统一码

𦛟字UNICODE编码U+266DF,10进制: 157407,UTF-32: 000266DF,UTF-8: F0 A6 9B 9F。

𦛟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充B区(CJK Unified Ideographs Extension B)。

异体字

详细解析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𦛟

𦛟【未集下】【肉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7画

《玉篇》居杏切《集韻》古杏切,𠀤音梗。《玉篇》或作骾。食骨留咽中也。

说文解字

鯁【卷十一】【魚部】

魚骨也。从魚更聲。古杏切

说文解字注

(鯁)魚骨也。故其字从魚。與骨部骾字別。而骨骾字亦多借鯁爲之。爾雅曰。魚枕謂之丁。魚腸謂之乙。魚尾謂之丙。今益之曰魚骨謂之鯁、魚甲謂之鱗。魚臭謂之鮏。从魚。㪅聲。古杏切。古音在十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