雱
拼音 [pāng] 注音ㄆㄤ
总笔画12画
简体部首雨部 部外笔画4画
总笔画 12画
仓颉MBYHS
郑码FVSY 四角10227
结构上下 电码7188
统一码96F1
笔顺一丶フ丨丶丶丶丶丶一フ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pāng(ㄆㄤ)

⒈  雨雪下得很大的样子:“北风其凉,雨雪其雱。”

统一码

雱字UNICODE编码U+96F1,10进制: 38641,UTF-32: 000096F1,UTF-8: E9 9B B1。

雱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异体字

??

详细解析

基本词义

pāng

〈形〉

(1) 雨雪下得很大 [heavy rain and snow]

北风其凉,雨雪其雱。——《诗·邶风·北风》

(2) 同“滂”。水盛漫流貌 [over flowing]

滂,沛也。或作雱。——《说文》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雱

雱【戌集中】【雨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正韻》普郞切《集韻》《韻會》鋪郞切,?音磅。《玉篇》雪盛貌。《詩·邶風》雨雪其雱。

《集韻》《類篇》?敷方切,音芳。雰雱,雪貌。《集韻》本作滂,沛也。或作霶䨦。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雱

雱【戌集中】【雨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正韻》普郞切《集韻》《韻會》鋪郞切,?音磅。《玉篇》雪盛貌。《詩·邶風》雨雪其雱。

《集韻》《類篇》?敷方切,音芳。雰雱,雪貌。《集韻》本作滂,沛也。或作霶䨦。

说文解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