鑼
拼音 [luó] 注音ㄌㄨㄛˊ
总笔画27画
简体部首釒部 部外笔画19画
总笔画 27画
繁体部首金部
五笔QLXY 仓颉CWLG
郑码PLZN 四角86115
结构左右 电码7017
统一码947C
笔顺ノ丶一一丨丶ノ一丨フ丨丨一フフ丶丶丶丶ノ丨丶一一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luó(ㄌㄨㄛˊ)

⒈  一種樂器,銅制,像盤,用槌子敲打出來:鑼鼓經(戲曲打擊樂各種譜式的泛稱)。鑼鼓喧天。緊鑼密鼓。

统一码

鑼字UNICODE编码U+947C,10进制: 38012,UTF-32: 0000947C,UTF-8: E9 91 BC。

鑼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鑼字收录于 标准字体

异体字

详细解析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鑼

鑼【戌集上】【金部】 康熙筆画:27画,部外筆画:19画

《廣韻》魯何切《集韻》《韻會》良何切《正韻》郞何切,?音羅。《廣韻》鈔鑼,器也。《正字通》築銅爲之,形如盆,大者聲揚,小者聲殺。樂書有銅鑼。自後魏宣武以後,有銅鈸沙羅,沙羅卽䤬鑼。《六書故》今之金聲,用於軍旅者。亦以爲盥盆。

说文解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