裈
拼音 [kūn] 注音ㄎㄨㄣ
繁体 总笔画11画
简体部首衤部 部外笔画6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PUPL 仓颉LBKQ
郑码WTWH 四角37254
结构左右 电码5960
统一码88C8
笔顺丶フ丨ノ丶丶フ一フ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裈(褌)kūn(ㄎㄨㄣ)

⒈  古代称裤子:裈裆。虱处裈中(喻见识短浅)。

统一码

裈字UNICODE编码U+88C8,10进制: 35016,UTF-32: 000088C8,UTF-8: E8 A3 88。

裈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裈字收录于 现通表

异体字

详细解析

基本词义

kūn

〈名〉

(1) 又作“裩”。满裆裤。以别于无裆的套裤而言 [trousers]

相如自著犊鼻裈,与保庸杂作。——《史记》

(2) 又如:裈帽(裤子和帽子);裈衣(内衣裤);裈虱(比喻虚伪、迂腐、守礼求荣的“正人君子”)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裈

褌【申集下】【衣部】 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古渾切《集韻》《韻會》公渾切,𠀤音昆。《說文》𢃭衣。《玉篇》褻衣。《急就篇註》合襠謂之褌。《釋名》褌,貫也,貫兩脚,上繫腰中也。《前漢·司馬相如傳》相如身自著犢鼻褌,與傭保雜作。《晉書·阮籍傳》羣虱之處褌中,逃乎深縫,匿乎壞絮,自以爲吉兆也。

《本草》褌襠,解毒箭,幷女勞復。《類篇》褌一作裩。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裈

褌【申集下】【衣部】 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古渾切《集韻》《韻會》公渾切,𠀤音昆。《說文》𢃭衣。《玉篇》褻衣。《急就篇註》合襠謂之褌。《釋名》褌,貫也,貫兩脚,上繫腰中也。《前漢·司馬相如傳》相如身自著犢鼻褌,與傭保雜作。《晉書·阮籍傳》羣虱之處褌中,逃乎深縫,匿乎壞絮,自以爲吉兆也。

《本草》褌襠,解毒箭,幷女勞復。《類篇》褌一作裩。

说文解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