腭
拼音 [è] 注音ㄜˋ
繁体 总笔画13画
简体部首月部 部外笔画9画
总笔画 13画
五笔EKKN 仓颉BRRS
郑码QJBZ 四角76227
结构左右 电码7890
区位7581
统一码816D
笔顺ノフ一一丨フ一丨フ一一一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è(ㄜˋ)

⒈  口腔的上膛,前面部分,称“硬腭”;后面部分是结缔组织和肌肉构成的,称“软腭”。

统一码

腭字UNICODE编码U+816D,10进制: 33133,UTF-32: 0000816D,UTF-8: E8 85 AD。

腭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腭字收录于 现通表

异体字

???

详细解析

基本词义

è

〈名〉

(形声。从肉,咢声。本义:口腔的上膛。前部称硬腭,后部称软腭)同本义 [palate]

余循龟之南,见其腭中沸水,其上唇覆出,为人击缺。——《徐霞客游记》

常用词组

腭部、腭裂、腭音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腭

腭【未集下】【肉部】 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字彙》與齶同。

说文解字

鄂【卷六】【邑部】

江夏縣。从邑㖾聲。五各切

说文解字注

(鄂)江夏縣。二志同。今湖北武昌府武昌縣縣西南二里故鄂城是也。江夏有鄂縣。故南陽之縣曰西鄂。顧氏祖禹曰。史記熊渠當周夷王時興兵伐庸楊?至於鄂。又封中子紅爲鄂王。孔氏以爲南陽之鄂誤矣。時楚兵未能逾漢而北也。从邑。㖾聲。五各切。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