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印刷企业的内部培训(一)

  随着印刷行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人们对印刷质量和生产速度也提出了更高、更快的要求,如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竞争中求得发展,是每一个印刷企业管理者最关注的核心问题。而实施有效的员工培训,使员工获得与工作有关的知识、技能,改变工作动机、态度,在充分发挥员工“显现能力”的基础上,开发员工的“潜在能力”,提高员工素质,是增强企业竞争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包装印刷与其它行业相比,无论在生产技术、营销或管理等方面都有其特点。就拿生产来说,一方面,产品多种多样,可能每天生产的产品都不相同,不同的产品有其不同的要求,甚至同种产品由于使用环境和使用要求不同也有不同的印刷要求。另一方面,同样的操作师傅用同样的方法在不同的机台上操作或者同样的师傅同样的机台使用不同的油墨等原材料,印刷出来的产品品质很可能不一样。不同水平或者不同经历的操作师傅即使使用相同的机台和原材料,印刷出来的产品品质都有差别。也就是说,印刷行业除讲究设备和技术的先进性外,更强调操作师傅对设备和材料使用的娴熟性、经验性。这也是为什么老师傅在陈旧的印刷设备上能印制出较高标准的印刷产品,而有些企业无论怎么从外面招兵买马总存在“一流设备,三流产品”的原因。因此,印刷企业的培训也必需有其相应的特点,必须将老师傅的宝贵经验集中起来,使之系统化,并上升为企业的技术理论传授给新一代员工,使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主要依赖于企业的经验和理论,而不是依赖于个别或少数几个有经验的员工,这样才能真正使个人经验转化为企业的生产力,转变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转变成为财富。

  从经验转变为财富的过程中,必须充分依靠企业的内部培训,发挥“内因”的作用。这是印刷企业最好采用内部培训为主的原因之一。目前印刷行业的培训体系和培训模式多种多样,大多数的中小型企业根据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采用的培训方式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在企业刚刚成立或企业刚购买代表行业先进技术的新设备时,一般的企业主要是依靠设备供应商来培训自己的员工,主要让员工掌握设备的基本性能、基本的操作方法和基本的维护保养技术。当公司发展壮大到一定程度,想做到“人无我有”,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方面有较大幅度的创新,使企业得到“质的提高”时,一般结合外训的方式,委派一些员工去参加由行业协会、专业培训公司等部门组织的培训班,让员工了解行业的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开阔员工的视野,提高员工的开拓创新能力。在企业的正常发展成熟阶段,从生产技术角度来讲,企业主要目的是以利用现有设备为基础,提高设备操作技术和工艺技术,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达到提高企业竞争力,最大限度满足客户需求,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因而采用以内训为主要的培训方式。在此阶段企业的内部培训是以解决企业在实际生产、营销和管理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为首要任务。让培训的内容来源于实际,解决了员工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员工可以即学即用,提高了员工参与培训和学习的积极性,形成一个培训与生产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这也是内部培训的特点之一。另外,内部培训也是检验和转化外部培训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让参加外训的员工来主持内训,将外训学到的知识传授给员工,从而使外训的东西更多更快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外训的实际效用。

  要想搞好企业的内部培训,更进一步体现内部培训的价值,必须从培训的管理制度,培训的规划、培训的对象、培训的内容、培训的方式等各方面入手不断改进,突显内部培训的特点。

培训的内容要有实用性

  培训的内容要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这是内部培训的特征之一。培训部门或培训老师首先要认真收集与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各种培训内容。一是自己公司在生产和营销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包括(但不限于)生产中的安全隐患、出现的安全事故、质量隐患和质量事故、客户的抱怨与投诉、造成销售增长或下降的典型事件、设备故障发生的原因、因原材料采购或使用不当给公司造成的较大损害事件、使产品质量得到较大改进所采用的措施、使生产成本得到降低的各种管理措施或技术改造、使生产效率得到提高的先进管理方法或技术改进措施等等。二是通过参加行业会议,订阅行业期刊杂志等渠道了解与自己企业相同的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介绍的经验和典型事例。三是通过自己的客户了解竞争对手的产品质量优点与缺陷,营销措施的异同点及竞争中所处的地位。四是通过“潜在客户”了解市场对公司现有设备和技术、管理方面提出的新要求,为技术创新方面的培训提供课题。如我公司开发了酒的各种破坏性防伪金属包装罐,市场反应很好,但过了一段时间后,有一个酒厂的客人就说:如果你们印铁的能把印纸的防伪技术如激光防伪技术用到印铁上去,再加上您们的破坏性防伪技术,我们公司的高档酒肯定也会用铁罐。客人的一句话,就提醒印铁的企业要关注市场对金属包装的新要求,在某种程度上说,提出了金属防伪罐的发展方向。

  在收集培训内容时,培训部门和培训老师应和公司生产部、营销部、品控部等各部门的员工保持密切联系,加强沟通,真正了解他们在工作中所碰到的问题,了解他们“做了什么,还需要什么”。第二步,要将所收集的内容进行整理分类,比如按内容的性质可分为生产管理类、设备管理类、工艺技术类、品质管理类等,按发生问题的原因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可分为理论技术类和经验技术类。分类时还应考虑培训规划中对人员的编排,根据听课人员的不同,考虑哪些内容要分开,哪些内容要综合。最后要进行必要的理论准备,如讲解“产品质量”这一节时,必须讲到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些质量问题。而对这些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时,必须从理论角度阐述这一具体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提出相同或类似问题的预防和纠正措施,让员工了解预防和纠正措施的理论基础,这样才能使员工从“此问题”发现“彼问题”,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这一次出现“套印不准”或“粘版”的现象是什么,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理论和经验上还有哪些原因可导致相类似问题的出现,判断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出现有哪些经验,其理论依据是什么等等,再如讲到管理时,要适当导入“5S”管理理论,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培训的效果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