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哲学其它相关

  • new【哲学其它相关】   简析社会诚信缺失及重塑(一) 2024-06-02

    论文关键词:市场经济;诚信;实践   论文摘要:诚信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遗产,本文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进行了全面剖析,指出了重塑社会诚信道德的方法和途径。   一   诚信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始终崇尚的一个基本美德。诚就是真实不欺,既不自欺

  • new【哲学其它相关】   技术哲学中的信息主义(一) 2024-06-02

    摘 要: 信息时代所兴起的信息主义,必然也会在技术哲学中体现出来。技术哲学中的信息主义,表现 在对技术的定义、技术性认识的特征、技术活动的转型和技术的社会形成等问题的看法上; 有信息主义倾向的技术论者,在技术的定义上,视技术为一种特殊的知识体系以及人的意志

  • new【哲学其它相关】   试析“真”是构建新道德规范的基石(一) 2024-06-02

    论文关键词:道德 真 发展 和谐 道德规范   论文摘要:道德发展向“善”是我们的共同愿望,而道德求“真”是道德向“善”的基本前提。“真”是道德存在的现实基础,是道德得以发展的基本前提,是通向“美”的必经阶段。道德求“真”是指当代社会的道德发展要符合

  • new【哲学其它相关】   简析哈贝马斯的商谈伦理思想(一) 2024-06-02

    论文摘要:哈贝马斯在交往行动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商谈伦理学。指出交往行动实质上是主体之间以语言为媒介的商谈(对话)关系。商谈是其核心概念,普遍化原则和话语原则是其两大原则,认知主义和程序主义是其基本特征。通过商谈伦理学的建构,完成了他的交往理论的论证过程

  • new【哲学其它相关】   情感与价值的辩证关系(一) 2024-06-02

    情感与价值的关系是主观与客观、意识与存在的关系,而后者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因此价值与情感的关系问题也是价值理论和情感理论的基本问题。不处理好这个问题,就不能唯物地、辩证地处理好其它相关的理论问题,就不能透过变幻莫测的情感现象发现其内在规律性。价值与情

  • new【哲学其它相关】   约翰·杜兰特对公众理解科学的理论研究:缺失模型(一) 2024-06-02

    在目前国内科普界,或者说科学文化传播领域中,相对于传统的科普概念,源于国外的“公众理解科学”的概念被人们越来越多地谈论。当然,在这两个概念之间,即有差别,也有着多重的联系。而且,在国外,公众理解科学实际上已经成了一个在建制化方面比较成熟的研究领域,有

  • new【哲学其它相关】   三代领导集体的科普思想与我国科普实践(一) 2024-06-02

    【内容提要】毛泽东科技和文化教育思想是第一代领导集体科普指导思想的基础;知识分子同工农群众相结合是这一时期科普工作的组织方式,其战略是扫盲中的提高。邓小平科技思想是第二代领导集体科普指导思想的基础;注重发挥知识分子主导作用成为科普组织工作的首要方面;

  • new【哲学其它相关】   现阶段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中主体性的哲学思考(一) 2024-06-02

    论文关键词:主休性 特征 主体性原则   论文摘要:主体性强调人的意识、情感、意志等精神性因素的表现及功能,它是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从哲学角度来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中的主体性,改革前呈现集体主体性;改革后则更多表现为个体主体性。本文

  • new【哲学其它相关】   简析科学实验中的修辞问题(一) 2024-06-02

    论文关键词:科学实验;修辞学;科学知识社会学   论文摘要: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研究揭示出,科学实验中存在着一个修辞学的层面。文章通过对科学实验修辞的理论依据、制约境遇、操作规则、劝导力量等内容的探讨,论述了科学实验中的修辞问题。 自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拉图

  • new【哲学其它相关】   美国的科技人才政策研究(一) 2024-06-02

    科技人才是国家发展科技的根本之所在,也是推动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发展的基本力量,制定国家科技人才政策是政府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美国是世界科技人才大国,也是科技人才强国,特别是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美国通过其强有力的人才政策,在积极开发本国科技人力资源

  • new【哲学其它相关】   熊十力与牟宗三(中)(一) 2024-06-02

    (二)对牟宗三哲学思想的开启从熊十力到牟宗三的哲学发展,熊十力作为当代新儒家的“关键性的中心开启性的人物”[35],对牟宗三的哲学思想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和十分复杂的。以下分别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与描述:1、从外延真理转到内容真理牟宗三师侍熊十力以后,熊老师为他

  • new【哲学其它相关】   中国道家哲学与企业竞争战略(一) 2024-06-02

    引言   道家哲学,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相传以老子成书《道德经》起始。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哲学,是中国历史上主要的哲学流派之一。《道德经》亦被誉为中国三大哲学源流之一,在全世界都拥有广泛的影响。  企业竞争战略,是当今企业界的热门话题,也是企业界最

  • new【哲学其它相关】   术道糅杂:道教上清派炼丹术的启示(一) 2024-06-02

    摘要: 本文认为道教上清派炼丹术可谓术道糅杂:既发明了“阳燧取火法”,火焰鉴别元素法,同时也继承了道教修道与天地造化同途的思想,变化的思想以及对宇宙造化之理探索的合理思想内核。在上清派道士那里,炼丹术乃是达道的舟筏和桥梁,最终服务于他们的宗教目的

  • new【哲学其它相关】   自然的观念与自然-神-人的三重丧失——从柯林伍德《自然的观念》谈起 2024-06-02

    自然的观念,the idea of nature,是一个近代的(现代的)词汇,它只有在近代才有它的意义。古希腊是没有这个词的:很难想象某个希腊著作家把这两个词象这样组合在一起[1]。苏格拉底以前只讲自然φυσις。观念,idea,来源于希腊文的ειδος(或ιδεα,汉译理

  • new【哲学其它相关】   科技诱发的人文精神缺失及其对策(一) 2024-06-02

    摘要:科技诱发的负面效应不仅停留在社会物质层面,更逐渐深入到人类的文化系统和精神层面,诱发了人类另一种意义上的生存危机。文章从科学诱发的人文精神缺失的种种表现入手,有针对性地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和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振兴人文科学、弘扬人文精神、

  • new【哲学其它相关】   试析技术异化的劳动异化根源(一) 2024-06-02

    摘 要: 探讨现代技术异化的根源,不能只从技术层面去寻找。技术是人类生存实践的产物,技术形态 和应用后果都是社会建构的,技术异化的根源也在于社会应用技术的主导模式。通过对劳动 异化和技术异化的分析,认为技术异化是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机器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为

  • new【哲学其它相关】   “交往”与历史转折(一) 2024-06-02

    在传统的历史哲学里,交往是一个很少被提及的范畴。但是,在唯物史观中,它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唯物史观的实践原则与交往原则有着一致性,它们都是主客体交互关系中的中介范畴,只不过交往范畴是实践范畴在社会历史领域的拓展和延伸。它主要从主体的活动空间及其方式来

  • new【哲学其它相关】   试析詹姆逊文化理论中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批判透视(一) 2024-06-02

    论文关键词:詹姆逊 现代性 后现代性 文化批判 马克思主义辫证法   论文摘要:自詹姆逊2002年在华进行了两次关于现代性的演讲后,一直被不少国人视为后现代主义理论大师的他似乎一夜之间就变成了现代性的鼓吹者,人们对于其文化立场及批判指向的转变顿时陷入茫然

  • new【哲学其它相关】   技术哲学经验转向的深化:切身化(一) 2024-06-02

    摘 要:从技术文化批判理论发展脉络的视角探讨技术哲学经验转向所面临的问题,即通过对海德格尔存在论现象学立场与他在技术哲学研究方面采用的解释学方法论的矛盾的解析,讨论了技术文化批判经典理论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出发点,讨论了当下技术的文化研究在经验方法上的不

  • new【哲学其它相关】   浅谈商谈伦理视域下良好知识价值理套的构建(一) 2024-06-02

    〔论文关键词〕知识社会 知识价值理念 商谈伦理 〔论文摘要〕在21世纪,传统工业社会的主导性技术实践价值观已经不适应知识社会的需要,因而,良好的知识价值理念对于知识社会人们的生活世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哈贝马斯的商谈伦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构建体现自由、

  • new【哲学其它相关】   略论价值观念更新的主体性与客体性(一) 2024-06-02

    论文关键词:价值观念 主体性 客体性   论文摘要:价值观念的更新,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价值观念作为主体对客体的偏好与需要以及客体对主体的效益与满足关系的哲学范畴,其更新的过程既是最深刻的革命性变革,也是主体性和客体性在实践基础上的

  • new【哲学其它相关】   科学、价值与文化(一) 2024-06-02

    摘要:杜威从其经验哲学的基本立场出发,否认科学与价值之间的分离与对立,认为科学本身蕴含着价值,而价值判断也具有科学的逻辑性。科学是一个具有多种结论的体系,其价值内涵是由国家政治、科学家个人的注意力与兴趣以及大众需要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科学方法和

  • new【哲学其它相关】   先秦美学中水之意象分析(一) 2024-06-02

    摘 要:中国哲人向来善于从水中寻找本喻的源泉,先秦时期的儒家和道家分别对水的意象进行过阐释,只是二者的视角却有所不同:儒家观水是从水的形态流动中获得心灵感动的,认为水能获得人生的启迪,开发人生的智慧;而道家则以水为镜,认为从中可以获得一种宁静的启示,

  • new【哲学其它相关】   试析青年网络道德教育的哲学思考(一) 2024-06-02

    论文摘要:青年网络道德教育是网络道德教育的重点,如何做好青年网络道德教育,是目前人们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四个方面:网上与网下道德教育相统一;自律与他律道德教育相统一;多元与一元道德教育相统一;技术性与人文性道德教育相统一,探讨了对青年网络道德教育的

  • new【哲学其它相关】   马克思眼里的中国人(一) 2024-06-02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中国社会和中国人的观点是其人类学研究和东方社会研究中的不可或缺的部分。他们眼里的中国人基于19世纪的中国状况,有些观点则来源于黑格尔等近代西方学者。对中国人民和中国民主革命持有同情、支持和期待的态度在马恩的中国观中占主导地位,其

  • new【哲学其它相关】   论主体性视阈下的集体(一) 2024-06-02

    摘要:在考察了虚假集体的含义、形式和阶段后,探讨了真实集体存在的经济、政治、意识条件,以给予当前中国农民组织应有的定位。在市场经济还没有充分发展的我国,宗族家族势力和宗族家庭观念在广大农村仍然持续顽强影响的条件下,农民的组织形式只能是血缘向物缘的

  • new【哲学其它相关】   浅析“哲学终结论”再探(一) 2024-06-02

    【论文关键词】哲学的内容和形式 哲学的思维方式 彤而上学的思维   【论文摘要】“哲学的终结”是西方后现代主叉哲学的结论,后现代主叉哲学彻底否定了传统哲学,得出了“哲学消亡”的命题。本文从对这一问题主要涉及到的三个层面再探“哲学终结论”   “哲学的终

  • new【哲学其它相关】   生态女性视阈下的可持续发展(一) 2024-06-02

    〔摘要〕生态女性主义认为人对自然的支配和破坏源自社会中的支配和统治模式,对自然的压迫与对妇女的压迫具有相似性,女权主义运动的目标几乎与生态运动的目标相同。生态女性视阈下的可持续发展强调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倡导关怀伦理,建立系统生态观解决生态问题。

  • new【哲学其它相关】   论文化哲学的形上建构(一) 2024-06-02

    编者按   文化哲学是20世纪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从文化角度看待人类生存问题的一种方法论视角,在我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成为哲学界颇有影响的研究领域之一。学者们对文化哲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取得了相同或不同的思考结果。当今人类社会发展

  • new【哲学其它相关】   从科技的发展看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一) 2024-06-02

    摘 要: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人与自然关系演变的科学技术推动力,指出近代以来人类错误的科学技术观是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深层思想根源,提出人类应由古代的农业文明、近代的工业文明走向未来的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呼唤生态技术。认为生态技术不能仅仅局限于单一技术与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