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广播电视学术论文的写作(一)

编者按:
鉴于从四川省第六次广播电视学术论文评奖中发现,送来参评的论文大都不很规范。我们分析其原因后,觉得有必要让广大广播电视工作者掌握学术论文的撰写法则,因此委托林之达教授为此撰写《谈谈广播电视学术论文的写作》一文,在《西部广播电视学刊》总第73、74、75、78、79期上连载。第七届四川省广播电视学术论文评选后,决定出论文集,觉得林教授的这篇文章很有参考价值,故刊载以飨读者。

第六届四川省广播电视学术论文评选委员会共收到论文82篇,是历届收得最多的一次。这说明我省广大电视工作者认识到了理论在指导实践中的作用并亲自投身到理论研究中来,这是令人非常鼓舞的。理论的充实和提高会带动实践的跃进,它预示着四川省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在不久的将来会上一个新台阶。
这次评奖过程中发现不少好论文,也发现不少问题。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是不了解学术论文或科学论文与普通议论文的区别;二是不了解学术论文或科学论文的写作规范。下面就这两个问题作些浅显、简要的介绍。
我们通常见到论文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学术论文或叫科学论文;另一类是议论文。学术论文是论证某一新论点或某一新的总论点极其分论点得以成立的证实性论文;议论文是那些谈自己的观感、意见、主张甚至奇想的陈述、阐释性论文,我们在报上看到的政论、时评以及《古文观止》所收集的那些论文就属于这一类。这两种论文的区别如下:
1学术论文更强调一个“新”字,相同或相似于以前已发表过的学术论文就毫无价值;议论文虽然也讲究一个“新”,但有时可重复议论。例如,某年如发生洪水泛滥,中央和各省市的报刊都要发表一些强调保持水土,提倡可持续发展之类的议论文章,过了若干年如又遇特大洪水泛滥,全国各类报刊又会而且应当发表一系列同一内容的议论文,以增强社会教育效果。
2学术论文强调论据的确凿、充分、可靠、典型、有力,尤其要强调用第一手材料;而议论文虽然也用论据,但不特别苛求。甚至有的议论文是作者靠思辩的逻辑论证来阐明自己的观点的。
3学术论文的论证及格式讲究规范,而议论文却不拘一格。
由于没有把学术论文或科学论文与普通议论文区别开来,对学术论文的了解不够,有的同志就自觉不自觉的写成了普通议论文,因而呈现出三个相应的缺点:一是缺乏新意,有的甚至炒陈饭,谈一些人们早已熟悉的观点;二是比较空泛,论据不足,又不典型,没有说服力;三是论文的格式不规范。
所以,我们在写广播电视学术论文时要提醒自己:不要写成普通议论文了,要按学术论文的规范来写。

按学术规范来写学术论文,首先在确定选题上就很讲究。如写普通议论文,其题目常常是自己随意定的,而写学术论文,其题目的确定就不那么随便了。在确定题目之前还要做几件事。第一件事就是要了解、把握广播电视研究的动态。
据我了解,我们广播电视学术论文的作者在确定论文题目之前大多数没有做过这一工作,或没有认真地全面地了解广播电视研究的动态。这是不符合学术研究规范的。
为什么一定要先做这一工作呢?
前面我们说了,学术论文更强调一个“新”字。既然要“新”,就要了解“旧”(这里的“旧”不是陈旧的旧,而是表示“已经有了”的意思),不了解“旧”,便不知道“新”,这就要查一查人们在广播电视方面已研究了哪些问题?进行到什么程度?有没有人写过你正打算要写的题目?如没有,那你写的这篇文章,就是在谈新问题,是在开垦广播电视研究领域的一块“处女地”,是通常所说的填补学术领域的一块空白;如已有人研究了并写了文章;那就看一看这些文章的结论正不正确?你赞不赞同?如不赞同,你可写批驳性文章;如赞同,再看一看这些文章的视角、立场、切入点、论据、论证逻辑等等是否有问题,如有,你可写商榷性文章。总之,你在了解、把握广播电视研究动态的基础上所确定的题目才不会与已发表过的论文在题目、观点上重复,才有新意,才有学术价值。
在我国学术界(这里指除香港、台湾以外的大陆学术界),除自然科学外,发表的千千万万篇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学术论文,其观点在国际学术界被引用的很少。诸如哲学、文学、经济学、新闻学、传播学等学科的论文观点在国际学术界被引用的近乎零。为什么?不规范,人家对你论文论点的新意性不相信。因为,我们绝大多数论文作者未对论题的研究史进行全面考察,不知道有没有人研究过这个课题,如有,研究得怎样,自己的这篇论文与以前发表过的同名或同内容的论文有什么不同。没有搞清楚自己所写论题的研究史便雄辩滔滔,论点飞扬,似乎是开山之作,一查,早已有人发表过同一观点了。因此,国际上学术论文规范之一就是,要求在论文里辟一大篇幅对论题的研究史作出述评。香港、台湾的学术论文中的这一部分名之曰“文献回顾”或“文献探讨”。学术论文里有了这一部分内容,读者一下子就知道你这篇文章是否有新意,新在哪里,有根有据,可供稽查核实,比起那些无论题研究史述评而又标榜自己“观点新”,“是创见”甚至“填补了学术空白”的论文来,就更可信了。
为了与国际学术界进行更广泛的交流,也为了使我们的研究成果获得国际学术界的承认,被引用得更多,我们的学术论文应与国际学术界接轨,这就要求我们的广播电视学术论文要按国际学术界的规范来写。当然,根据中国国情,不可能一蹴而就,应当逐步来,有一个过渡。比如,笔者对自己所带的研究生在写毕业论文时,就没有要求他们对论题的全部研究史进行考察,只要求他们掌握论题近十年的研究动态。对于我们广播电视工作者来说,业务繁忙,不必十年,但至少要对所选题目近三五年的研究状况有所了解。对自己严格一些的作者或具有查资料方便条件的作者,可多了解一些年限的研究动态,对提高学术论文的创新程度及其可信程度是有好处的。
如何了解广播电视的研究动态呢?
传统的做法是查《全国报刊目录索引》中的广播电视部分,或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的《新闻与传播》专辑,看看全国各报刊究竟发表了哪些有关广播电视的学术论文?在这些论文中有哪些论文题目与你打算要写的论文题目相同或相近或相关的?再根据索引所提供的文章出处,把这些相同或相近或相关的文章复印出来研读。
传统的做法是手工操作,费时,费力,速度很慢,效率很低。如果你们单位资料室能到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或中国国家图书馆(原名北京图书馆)订阅每年的“报刊资料库”(光盘)就好了。用电脑在这光盘上查与你打算要写的题目相同或相近的文章就太方便,太轻松,太迅速了。
研读了最近三五年发表的有关广播电视的论文,特别是与你拟写的题目相同或相近或相关的学术论文,你不仅把握了最近几年研究广播电视的动态,从中受到某些启发,而且,对你拟写的文章及其论点是否有新意,是否有价值,心里就有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