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难溶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学设计

本节内容涉及的应用知识较丰富,覆盖面也较大,呈现形式多样。我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和。本节课重点介绍了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以溶解与沉淀这两个互逆过程作为研究对象,从“沉淀的转化”和“沉淀的溶解”等不同的角度分析溶解平衡,将溶解平衡移动原理贯穿整个过程。

【引入新课】本节课从可溶电解质NaCl溶解引入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通过动画模拟,将水溶液中微观粒子的相互作用以动态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固体的溶解是一种双向互变、动态的过程,摆脱“不溶物为完全不溶”的定势思维模式,学会变换观察问题的角度来重新思考和认识问题。又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力培养】(1)难点突破。本节课以溶解度和化学平衡理论为基础,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分析、推导新的知识。通过教师理论分析,搭建小台阶,减小理论学习坡度,降低学习难度,再引导学生分析,给学生留出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2)理论分析与实验探究并重,重视学习过程的作用。理论性较强是本节课的特点,理论分析是研究、阐述理论问题最重要、最常用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本节课将溶解平衡理论贯穿始终,并引导学生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解释实验现象,从“沉淀的转化”和“沉淀的溶解”等不同的角度反复论证物质溶解的绝对性和物质溶解限度大小的相对性,培养学生以辨证的思维看待问题。本节课的理论分析穿插了一定量的实验探究和思考与交流,使理论分析丰富、生动,也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通过让学生预测实验结果、动手实验、理论分析,培养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动手实验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3)探究学习。本节课在思考与交流中,通过让学生运用新知识设计实验,解决问题:1.如何除去暖水瓶中的水垢(CaCO3)。2.如何验证Mg(OH)2的溶解度大于Fe(OH)3的溶解度。培养学生的分析性、实用性、创造性三元思维。

【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化学知识的社会价值。本节课通过了解“沉淀的转化”和“沉淀的溶解”,引导学生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如工业废水的处理,以及除去家中暖水瓶中的水垢等问题,将化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并提醒学生爱护周围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