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一语文教案

  • new【高一语文教案】   必修一语文第10课短新闻两篇教案设计(新人教版) 2024-06-02

    短新闻两篇教案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复习新闻知识,了解特写消息与一般消息的异同。2.过程与方法:诵读、探究法,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本文标题的新颖,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教学重难点】1.了解新闻和通讯的异同。2.品味

  • new【高一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上册《诗两首》导学案 2024-06-02

    《诗两首》导学单(二)问题导入:1、名句填充轻轻的我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别西天的云彩。____________________,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____________________。2、简介作者徐志摩3、概括写作背景问题深入:1、通过归纳,总

  • new【高一语文教案】   《词二首》 2024-06-02

    一、 教学目标:1、通过比较鉴赏阅读,把握二首词的主旨。2、拓展阅读作者的其他作品,初步把握这位伟大诗人的创作风格特征。二、 教学手段: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三、 教学步骤: 1、导入:检查朗读背诵课文情况;交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2、比较鉴赏《沁园春 长沙》和

  • new【高一语文教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推荐] 2024-06-02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目标〕1. 把握全文,了解马克思为历史科学、为无产阶级所作的巨大贡献。 2. 揣摩本篇悼词的语言,体会平实的语言饱含的深情。 〔教学重点、难点〕 揣摩在特定的环境和场合,以特定的身份发表讲话时的用词造句,理解其思想内容,感情色彩和表

  • new【高一语文教案】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教学设计2 2024-06-02

    教学目的: 1.积累文中词语,掌握并熟练运用成语。 2.深入研究关键语句,整体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 3.体会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研读语句,把握观点。 教学难点:认识庄子的精神境界。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品读法。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重温《逍遥游》,

  • new【高一语文教案】   《荷花淀》 2024-06-02

    【目的要求】 1.通过学习,学习通过人物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来反映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 2.体会景物描写烘托氛围,使情与景自然融在一起。 【课文解析】 1.注音释义 席篾(mie) 奔(bēn) 2.内容主旨 课文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月亮升起来”到“上船走了”)

  • new【高一语文教案】   高中一册第二课中国现代诗三首要点 2024-06-02

    (一)文学常识 1.我国新诗的第二个流派――格律(新月) 诗派 我国新诗在郭沫若《女神》出版后形成了自由体风行一时的局面,但接着就兴起了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格律诗。诗终须讲究节奏韵律,不能过分直白松散。最早提倡新诗格律化,“戴上镣铐跳舞”,并且在创作上

  • new【高一语文教案】   普高教师教学用书第一册 毛泽东词二首 2024-06-02

    ●课文鉴赏说明沁园春 长沙一、诵读提示1.结合欣赏毛泽东手迹展开诵读毛泽东手书的《沁园春・长沙》有一种气韵贯注的流动美,风格潇洒豪放。可以将诵读与欣赏结合起来。2.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要抓住“独”“立”“洲”等点明人物、时间和地点的词语,把

  • new【高一语文教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学案导学 2024-06-02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学案导学一、学习目标1.积累本课相关词语、文学文体知识:词语:繁芜丛杂 豁然开朗 浅尝辄止 坚韧不拔 卓有成效 诽谤 诅咒 永垂不朽2.认识马克思的伟大历史功绩3.落实本单元训练要点二、学习过程(一)、作家作品恩格斯(1820-1895)生于德国

  • new【高一语文教案】   高中第一册单元五导学 2024-06-02

    要点分析 本单元学习先秦散文中的历史散文。先秦散文指把秦以前的散文统称为先秦散文。先秦散文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先秦历史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编年体的《左传》,有国别体的《国语》和《战国策》等。它们保存了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大量史料,又是我国叙事

  • new【高一语文教案】   《蒙娜丽莎的魅力》导学学案 2024-06-02

    《蒙娜丽莎的魅力》导学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文本的学习,让我们走进绘画艺术的殿堂,用敏感的心灵去感受艺术的魅力2.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味作者字里行间对达•芬奇高超的绘画技艺的赞颂之辞。3.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学习过程一.作者简介傅雷(19

  • new【高一语文教案】   《菱角的喜剧》教学实录 2024-06-02

    《菱角的喜剧》教学实录 〔说明:《菱角的喜剧》是粤教版必修二中的一篇哲理散文。该文写于1957年,针对当时国家建设中的简单化、绝对化的错误,用了大量鲜活生动的事例,阐述了“一切事物都有复杂性、特殊性,我们不仅要掌握一般性,还要掌握特殊性”的道理。由于该文

  • new【高一语文教案】   《孔孟》教学设计4 2024-06-02

    湖北省监利县汪桥中学(433318)张见亭 本课属于自读篇目,课文结构清楚,层次清晰,阐述的观点也并不深奥,再加上高三学生此时对孔孟已有不少的接触和了解,相关的文化常识也比较熟识,因此本文比较适合于自学。自学并不等于放羊,应该引导学生自学,在45分钟内尽可能

  • new【高一语文教案】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2 2024-06-02

    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盛衰成败在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2、知识目标: A、掌握实词虚词:原,函,告,抑,本。 B、一词多义:与,归,易,告。 c、词类活用:兴,亡身,函梁,夜呼,东出, 3、能力目标: 筛选主要观点,论据,论证的信息能力

  • new【高一语文教案】   秋天的怀念 2024-06-02

    教学目的: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子情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体会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一)从课题引入 齐读课题。秋天是我们看菊花的时候,在这时候作者想到

  • new【高一语文教案】   《别了,司徒雷登》 2024-06-02

    【目的要求】 1.联系时代背景,把握全文主旨,理解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 2.学习文中运用的正反对比论证、引证法和例证法,体会语言的严密性、讽刺性与形象性。 【课文解析】 1.注音释义 ①业已(已经) ②如意算盘(比喻只从好的一方面着想的打算。) ③冒天下之大不韪(wěi

  • new【高一语文教案】   汉字、同音字、形似字、多音多义字 2024-06-02

    教学目的:1.明确什么是同音字,形似字,多音多义字;2.把握同音字,形似字,多音多义字的学习方法,能够正确使用。 教学重难点:掌握三种字的特征及区分方法,能够正确运用。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具:小黑板课时:1教时教学过程:一、导语:前面我们学过了形声字

  • new【高一语文教案】   《月是故乡明》教参[苏教版] 2024-06-02

    《月是故乡明》教参 一、专题内涵解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一般而言,故乡就是自己的出生地。自己的童年乃至自己生命中的许多岁月都是在故乡度过的,这里不但有自己的家、亲人,更有自己家族的记忆。一个人的经验积累以及情感与性格都与家乡的自然风貌和文化积淀有着

  • new【高一语文教案】   高一备课记录(教师中心稿) 2024-06-02

    目录1讲讲实事求是2内蒙访古3谈谈虚和实的关系8改造我们的学习9风景谈10包身工11南州六月荔枝丹15游褒禅山记16石钟山记17登泰山记21鸿门宴22屈原列传27林黛玉进贾府28荷花淀34梦游天姥吟留别35蜀相1讲讲实事求是一、教学目标和要求:(一)训练从文章中快速、准确的筛选

  • new【高一语文教案】   汉字・形声字 2024-06-02

    教学目的:一、懂得形声字的造物点,提高认字、用字的能力。二、学习掌握形声字的形、声结合方左。教学重点:1.了解形声字构造特点对掌握汉字的意义。2.形声结合方式。 课时:1课时。教法:讲练结合教具:幻灯片 卡片。教学过程一、定认导入:在汉字的大家族中有这样

  • new【高一语文教案】   罗密欧与茱丽叶 2024-06-02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莎士比亚生平及其戏剧创作;2、体会剧中人物的思想情感;3、认识罗密欧朱丽叶爱情悲剧的时代意义、社会意义。教学重点、难点:揣摩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系统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

  • new【高一语文教案】   《雨霖铃》教学设计4 2024-06-02

    教学目标 体会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重难点 分析情与景交融所表现的意境 课型 新授 教学方法 引导分析 课时 1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课前播放李叔同的《送别》营造离别感伤的氛围。导入:长亭送别,执手相看,西口走送,挥手回眸,柴门扶杖,汽笛声催,生命在演

  • new【高一语文教案】   《祝福》教学设计5 2024-06-02

    教学目标: 一、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二、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三、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设想: 一、本文

  • new【高一语文教案】   再见了,亲人 教案 2024-06-02

    一、教学内容:这篇精读课文,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开朝鲜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告别的情景,表达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深情,赞颂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3课时)二、教学要求:1、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中朝人民的友谊是鲜血凝成的,

  • new【高一语文教案】   《雨巷》教案4 2024-06-02

    《雨巷》教案 一导入 我们在在前阶段的学习中先后学习了闻一多的《发现》、郭沫若的《太阳礼赞》。这两首诗歌都是属于感情激烈奔放的爱国诗歌。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风格截然不同的诗歌――戴望舒的《雨巷》。 二作者介绍 戴望舒,原名戴朝实又名戴梦鸥,1905年出生于杭

  • new【高一语文教案】   归园田居导学案 2024-06-02

    预习导学学案《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学习目标】1、了解“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生活经历,了解陶渊明其人。 2、反复吟咏,运用鉴赏诗歌的方法:知-听-读-品,把握意象,体会意境,感悟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3、充分发挥想象力,感受诗歌所描

  • new【高一语文教案】   前赤壁赋 2024-06-02

    (一) 一、导入: 余秋雨先生有一篇散文叫《苏东坡突围》,这篇文章主要讲述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作者认为这段炼狱般的经历让苏轼真正走向了成熟,因此,在文末余秋雨写到(投影以下文字):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

  • new【高一语文教案】   《再别康桥》教案2 2024-06-02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教学目的:鉴赏课文的思想感情和艺术表达之美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 诵读课文,讲解节奏。 二. 研讨: 1。作者再来康桥,再别康桥,来去都有什么特点? ――轻轻地、悄悄地 2. 为什么要这样? ――对它爱得情深意挚,深情款款,如“慈母之于睡儿

  • new【高一语文教案】   罗曼.罗兰 2024-06-02

    高一语文新教材(广东版)第六课教学设计 (节选) (奥地利)茨威格 一、作者: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以小说和传记见长。作品擅长细致的性格刻画和对奇特命运下个人遭遇 、心灵热情的描摹。世界闻名。着有《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象棋的故事》、《

  • new【高一语文教案】   《病梅馆记》精品教案设计5 2024-06-02

    病 梅 馆 记龚自珍[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借梅议政的写法,掌握文章结构严谨,寓意深刻的特点。2、进一步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3、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残酷摧残压制人才的愤慨、痛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愿望。认识作者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