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音乐爱我中华说课稿

九年级音乐爱我中华说课稿
设计指导思想:
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对我们中华民族有一个新的认识,对我们中华民族产生热爱之情,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习惯,从而增强学习音乐的兴趣爱好,为今后的音乐方面的发展打好基础。
设计特色:本科前后都是配乐朗诵,开始时老师朗诵,目的是感染学生,让学生体会老师对祖国的热爱,结束时,全班朗诵,目的是让学生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教材分析:
教材安排这部分内容,旨在通过听、看、唱相融合,充分调动积极性使其在智能机构上得到全面发展,并通过各种感官同时活动,更有效的感受综合艺术美,激发学生产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学习压力较重,有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歌唱的积极性不高,不容易调动情绪。但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可以在情绪上感染他们,可以通过语言,视频,音乐后托气氛,感受体会歌曲内涵。
教学年级:初中三年级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民族大联欢的歌舞导入,学习歌曲《爱我中华》,让学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中华民族的强盛,产生爱国之情。
2、学生通过听、看、动的方式,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3、能用热情、欢快、悦耳的声音演唱歌曲。
4、能够通过教师引导分析了解歌曲结构。
5、了解我国的艺术歌曲与群众歌曲的基本特征。
教学重点:音准,前八后十六的节奏以及情绪表现的处理。
教学难点:学唱歌曲,用心体会音乐,用热情、欢快、悦耳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展示一段非常精彩的歌舞表演(选自于2011年春晚节目《幸福大家庭》片段),请同学们看完后,思考几个问题:
1、这段精彩歌舞让你感受到什么样的气氛?
2、你看见了什么?
3、歌舞中有哪些民族?
4、老师用动情的声音,随着《爱我中华》的背景音乐,给学生有感情,有激情的朗诵下文:
五十六个民族,好像五十六枝绽放的花朵;
五十六个民族,有五十六种不同的文化;
五十六个民族,有五十六种不同的语言,
但是,这五十六个民族都有一个共同的母亲,那就是――中华。
二、聆听感受,学习歌曲
师:下面,学习一首好听的,歌颂祖国的歌曲《爱我中华》
(出示歌曲《爱我中华》的乐谱与歌词)

1、初听音乐
师:请同学们带着老师的问题,一边听,一边想,听完之后请完成下列表格:

节拍这种节拍的强弱规律速度情绪
4/4拍强 弱 次强 弱 稍快欢快地
2、分析歌曲结构
通过上面的表格填写,同学们对这首歌有了初步的印象,请同学们再听一次歌曲,这一遍要求给歌曲划分段落。
前三行为一段,第四、五、六行为一段。
看这张曲式结构图:
(老师一边分析图示,一边讲解。)

这首歌曲为两段体结构,即单二部曲式
第一乐段(A)由三个乐句构成。热烈活跃,富有舞蹈性,性格开朗,奠定了歌曲的基础。第一乐句4小节,由音乐主题发展而成;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结束在调式主音上;第三乐句是一个由衬词构成的补充句,欢快活跃、兴高采烈的情绪,唱出主题思想“爱我中华”。?
第二乐段(B) 由四个乐句和一小节补充结构。第一乐句曲调高昂有力,更加兴奋热情,与A段造成对比,形成全曲的高潮,表现出各族人民以实际行动建设自己国家的决心。
3、分乐段学习歌曲以及歌曲的情绪处理。
A乐段
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唱乐谱,加歌词。注意休止符和装饰音。
(情绪处理)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是叙述性的歌唱,表述我们五十六个民族团结和睦,五十六个民族的兄弟姐妹热爱祖国的大好景象。所以声音要“笑起来”,用心体会这种感觉,我们来唱一唱。
第三乐句
请同学们和老师跟着琴声,一起唱乐谱(在唱乐谱的过程中,解决音准问题,注意休止符和前八后十六节奏)
处理重点问题:前八后十六节奏 用★表示

这个节奏中的八分音符是休止符,要求学生们要注意,这里可以进行换气,后面的十六分音符由于在弱拍上,这里不能强,强音在后一小节的第一拍。注意这个只有四个音(sol、re、do、mi)构成的乐段基本上重复的是一个音型,让歌曲带有集体舞的风格特点。
请同学们观察乐谱,这一部分的音程关系有什么特点?
起伏大。在跳动。

B乐段
唱乐谱,加歌词。
(情绪处理)这个乐段曲调高昂有力,此段音乐的节奏型表现出“呼口号”的气势,是歌曲高潮。唱出气势。
4、带着自己的感受完整唱全曲
5、进一步深入体会,再完整唱全曲
带着感情演唱歌曲,能赋予歌曲一种生命力,即打动了自己,也感染了老师,老师能感觉得出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
三、肢体律动和力度处理
A乐段 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

A乐段第三乐句

B乐段
爱我中华, 健儿奋起步伐
(男生起立演唱)(女生起立演唱)
爱我中华, 建设我们的国家
(男生起立演唱)(女生起立演唱)
爱我中华, 中华雄姿英发
(男生起立演唱)(女生起立演唱)
爱我中华,五十六族兄弟姐妹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男生起立演唱) f
四、歌曲背景及词曲作家介绍
看一段视频课件,简单了解
(视频主要内容是:乔羽和徐沛东两位先生的简介)
乔羽(1927.11.16―) 山东济宁人。中共党员。幼时家庭生活拮据,靠哥哥做店员维持生活。高中期间,当过小学教员。1946年初入晋冀鲁豫边区北方大学学习,开始在报刊发表诗歌和小说,还写过秧歌剧。1948年毕业于晋冀鲁豫边区北方大学艺术学院。1948年华北联大与北方大学合并为华北大学,调入华大三部创作室,开始专业创作。
徐沛东(1954年),著名词曲作者,现任中国音协分党组书记、副主席 ,中国轻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全委,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1970年考入福州军区歌舞团任首席大提琴。1976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杜鸣心教授。1979年毕业,同年回福州军区歌舞团任作曲及指挥。1985年调入中国歌剧舞剧院任作曲、指挥。曾任中国歌剧舞剧院创作室主任、副院长等职。国家一级作曲,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他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包括美声、民族、通俗歌曲及文艺晚会主题曲近千首,出版了100多盘个人作品专辑。
五、拓展
欣赏一首爱国主义歌曲《我爱你,中国》,会唱的同学可以轻声哼唱,欣赏完后,谈一谈你的感受,说一说它与我们刚才唱的《爱我中华》有什么不同。(观看视频)
《我爱你,中国》这首乐曲是一首艺术歌曲,要求演唱者具备较高的演唱技巧,演唱者必须具有良好的音质,细腻的声线,清晰的咬字与恰当的情绪表达能力。因此能否唱好艺术歌曲是衡量一名合格歌唱家的重要标志。《爱我中华》这首乐曲是一首群众歌曲,一般演唱技巧难度不大,与政治和生活息息相关,适合群众集体演唱的歌曲。所以同学们感觉《爱我中华》可以唱好,而《我爱你,中国》无法跟唱。
六、小结
我们国家近几年来,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人在国际中的地位也在上升。 “2008年奥运会”让世界人民对中国有了新的认识,也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为祖国而自豪。“非典时期”“汶川地震时刻”抗旱救灾活动中,中华民族所表现出众志成城、万众一心,也让祖国为她的儿女而骄傲。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带着感情朗诵这段话:
五十六个民族,好像五十六枝花;
五十六个民族,有五十六种文化;
五十六个民族,有五十六种不同的语言,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教学反思:
《爱我中华》这首歌曲是一首非常优秀的作品,歌曲欢快有力,旋律流畅易学。九年级学生由于生理上心理上都处在一个特殊阶段,学生普遍比较害羞,不太愿意张嘴唱歌,尤其是男同学的声音正处于变化阶段,就更不轻易张嘴演唱。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一开始就使用视频歌舞录像《幸福大家庭》,吸引学生的眼球,让他们感受到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然后我用诗歌朗诵的方式,用高亢激昂的语调朗诵一段话,来感染学生,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爱国心,同时也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也产生这份爱国之情。下来直接点名主题。
在教唱歌曲的环节中,我要求学生能够先唱好乐谱,再来填歌词,逐字逐句的慢慢引导,用话语,用音调,用感情让学生渐渐地体会和理解歌曲,对于教学重点音准、节奏、装饰音这些技术处理上也从不放松,在情绪处理上更是处处要求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时刻为教学难点(学唱歌曲,用心体会音乐,用热情、欢快、悦耳的声音演唱歌曲)做铺垫。九年级学生在律动中要注重学生参与性,不能像小学生一样又跳又唱。处在这个阶段的学生有一些不喜欢动,我在这里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所以我选择简单而有效的拍手,捻指,起立唱歌的方式,即让学生感觉到不幼稚,又让学生有节奏感,他们每个人都能做到。了解歌曲的词曲作家和拓展部分都是增加学生的知识量。最后还有一段爱国主义教育,老师和学生一起朗诵这段话,掀起了整个课堂的最高潮,同时这部分和刚开始的部分也起到前后呼应的效果。
教学点评:
老师对于这堂课的整体把握比较好,很多细节地方做得比较到位。通过一首歌颂祖国的歌曲《爱我中华》,激发出九年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完成的都比较好,教唱环节做得很细致,有条不紊的解决每一个难题,老师对于激发学生情感做得非常仔细,处处都在提出要求,都在让学生体会,用通俗、简单、朴实的语言引导学生。整个教学环节比较紧凑,重点突出,难点贯穿始终。对于诗歌的朗诵部分,能够前后呼应,尤其是在结尾时,全班同学和老师一起朗诵,激起了每一个人的爱国心,起到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