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月相

第五节 月相

【教学目标】

1、 了解月相的概念。

2、 探究并理解月相变化形成的原理。

3、 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

4、 知道月相变化与农历的关系。

5、 知道月相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月相变化的规律,月相变化和农历的关系。

难点:月相变化形成的原理。

【教学准备】

一半涂黑、一半涂白的乒乓球,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手段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欣赏MTV“月有阴晴圆缺”

讲述:大家听到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从这句话中我们能知道有关月亮的一些什么知识?

除了苏轼的这首词以外,我们还学过哪些描述月亮的诗词呢?

那我们生活中看到的月亮又是如何的呢?大家先动手把你脑海中的月亮的形状画出来。

这几位同学平时对生活的观察很仔细,我们看到的月球形态是不一样的,我们把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月相。

月亮有圆缺变化。

圆的。

画月亮的形状。

学生画完后,自告奋勇拿到讲台的展台来交流和评价。

一、月相变化的形成原理。

我们知道月球是圆的,那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月球为什么会有圆缺变化?(为什么会产生月相?)

小组讨论: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呢?

这几位同学都很善于思考,那下面我们就要通过实验来验证我们的假设。我们已经学习了太阳和月球,那我们先来看看月球,地球,太阳三者的关系。

那方向怎么样的呢?【看课件】

大家可以看到,我们能看到的月球只是其一部分,哪部分?

所以,实际上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来自于哪里?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地球绕着太阳转,月球绕着地球跑。

都是逆时针的。

太阳照到的一半;

太阳的反射光线。

很好!下面我想请两位同学上来演示。

我现在有一个一半涂黑,一半是白色的排球。我们把这个当作月球,一位同学拿着这个月球,另一个同学来当地球。我们假设太阳光平行的从我们的右边射过来(黑板上画好太阳光),现在请这两位同学来给我们演示一下月球绕地球转的情况。

【学生活动】月球绕地运动,过程中指出月球亮的一面始终要朝向太阳光(学生的右边)。然后当月球的同学分别站到ACEG四个点上,当地球的同学观察一个位置,然后把看到的相应的月相贴到黑板上。

我们可以看到,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位置不同,我们看到的月相也不一样。

接下来我们也要一起从地球的角度来探究一下月相的形成原因和变化规律。

下面每位同学手里都有一个一半黑一半白的小球,白的代表太阳光照射的一面,所以要朝向哪里呢?――太阳光射过来的方向(右边)

我们在座的同学做实验的是要注意几点:

1.一定要边观察,边记录你看到的月相,记录在发下来的表格中。

2.小球白色的一面一定要朝向太阳光射过来的方向,演示错误的动作。

3.先观察ACEG四个位置,然后再观察

四个位置中间的月相BDFH。

4.做完实验后可以和其他小组互相交流一下。

5.填字母:你观测到的小球部分形状和下面哪种月相相似?把观察记录中的字母填入相应的括号中。

观察月相,老师下去指导,指出错误,并督促记录情况。

教师巡视,随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提醒学生看到什么记录什么。 画完后,请几个代表上来展台展示,进行评价。指出错误的,并分析错误的原因。然后给出正确的记录,并把正确的月相贴到黑板上。

下面,我们就用课件来更深入的探索一下月相变化的规律。

说明:太阳光在右边,中间是地球和月球的位置,右上角是月相在相应位置的月相。

当月球在太阳和地球的中间时,我们看到的月球是全黑的,我们把它叫做新月(朔)。

然后逆时针转过1/8圈,我们看到月亮露出了一部分,叫做峨嵋月。

再转过1/8圈,当日地月三者垂直时,我们看到月球的右边是亮的,我们知道星空中的方位是左东右西,所以右边亮的我们把它叫做上弦月。

再转过1/8圈,我们看到右边亮的范围变大了,有点凸出来,我们把它叫做凸月。

再转过1/8圈,日地月三者又回到了一条直线上,但我们看到的月球全部都是亮的,我们把它叫做满月(望)。

接下来按这个规律请学生回答――再转过1/8圈,月球的左边亏了一点,但还是凸出来的,叫凸月。再转过1/8圈,日地月三者又垂直了,月球的左边(西边)变成一半亮了,我们叫做下弦月。再转过1/8圈,右边又亏了一点,又变成了峨嵋月,但是为了和上面的峨嵋月区别开来,我们把它叫做残月。再转过1/8圈,月球又回到了地球和太阳的中间,又变成了新月。

通过刚才实验和动画的演示,月相变化是怎么形成的?

这样,月球绕着地球跑了一个周期,这个周期有29.53天,我们叫做农历月,又叫朔望月。

农历上规定,当月球是新月的时候是初一,月球满月的时候是十五或十六。

【思考】为什么会有两个日子?――月球绕地球转的周期不是30天,所以日历里面安排的农历月有时候是29天,有时候是30天,所以,满月的日子变成了十五或十六。

注意观察新月到上弦月,上弦月到满月, 满月到下弦月,下弦月到新月之间的月相,总结月相的变化规律。

那么ACEG四个位置之间的月相又是农历多少呢?

听老师介绍,对照多媒体的课件理解并记忆。

月球本身不发光。

月球和地球不停地公转和自转,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总结:月相的变化始于西缘,结束于东缘。

新月:初一;上弦月:初七、初八;满月:十五,十六;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

很好,大家这堂课都表现的很出色,下面就来考验一下大家。

1、判断下面各图分别是什么月相。一个一个出现月相。

2、两个同学在学了月相后,在郊外旅游,分别看到了如下的月相,你能说出它们分别是农历多少吗?

3、看日地月三者位置,得出月相;判断接下去月球亮的部分多了还是少了;再判断过了7天后月相又是什么?

介绍月相与生活的联系

你可以利用月相干什么?

我国农历突出了适应农村,反映气候、季节变化周期的二十四个节气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学生回答。

根据月相规律回答。

根据“上上西,下下东”判断。

注意理解:上上西、下下东

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西边的天空西侧亮

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东边的天空东侧亮

根据月相判断农历时间;

根据月相的空间位置判断方向;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呢?

【课件演示】老师带头,新月,朔,初一,日、月、地。然后按逆时针的方向转动月球,学生一起回答……峨嵋月――上弦月,西边亮,初七初八,日地月垂直-―凸月-―满月,望,十五十六,日、地、月-―凸月-―下弦月,东边亮,二十二二十三,日地月垂直―-残月-新月

知道了月相产生的原理和月相变化的规律,并能通过月相推算出当天的农历。

学生回答。

作业:1、设计实验:我们看到的月球的月面始终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月球始终以同一面对着地球,你能设计实验来证明吗?

2、观察记录:长期观察月相变化。

要求:自己设计表格,抓住晴天机会连续记录一个月的月相及当时的日期,时间,你看到的方向等……(可以隔日进行),并坚持绘图记录,掌握规律。

回家实践操作。

回家记录。

第五节 月相

活动:探索月相

1.右边射过来的平行光为太阳光,要求画出相应空白位置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相,并在旁边注明月相名称及A、C、E、G 的农历日期。

二、课后练习

1、设计实验:我们看到的月球的月面始终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月球始终以同一面对着地球,你能设计实验来证明吗?

2、探究:月相和时间的关系。

在中秋节满月的时候,我们看到月球在18:00从东边升起,早上6:00在西边落下。在新月的时候,月球和太阳一起在6:00从东边升起,一起在18:00从西边落下。

根据这个规律,你能推算出上弦月,下弦月什么时候升起,什么时候落下吗?还有峨嵋月,两个凸月,下弦月。

3、观察记录:长期观察月相变化。

要求:自己设计表格,连续记录一个月的月相及当时的日期,时间,你看到的方向等……(可以隔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