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溧阳兴起退伍军人创业热

  入夏后,溧阳市南部山区的玉莲白茶园封园了,在园里采摘茶叶的200多名附近村庄的村民,捧着近2个多月劳动换来的5000多元钱,喜形于色:"要是没有‘涛涛’,以往在闲季,我们哪来这么多收入!"

  被称作"涛涛"的人叫陈正涛,是退伍军人,如今是千亩白茶园的"庄园主",周围的农民每年从他那儿获得200多万元收入。陈正涛是溧阳市众多退伍军人中创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市先后有1200名退伍军人回乡创业,创办各类"农字号"企业800多家,吸纳了当地数万名剩余劳动力就业,成为新时期引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引擎"。受惠的农民们称这些退伍军人为"新时期最可爱的人"。

  "军人潇洒,岂止在疆场?"每年溧阳市有一批退伍军人从军营回乡,该市民政局在安置过程中欣喜地看到,这些退伍军人返乡后,依托当地资源条件,从事特色种植、畜禽和水产养殖及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有的已形成规模化经营态势,在当地产生了"一人创业,带动一方,影响一批"的"连带效应"。为此,从1998年起,溧阳市在退伍军人中营造"创业富民"工程,引导退伍军人根据自身和当地实际,能种则种、能养则养、能商则商、能工则工,变退伍军人由政府安置为自主创业,通过宣传引导、政策激励、资金扶持、技术培训、跟踪服务,建立了一套吸引退伍军人回乡创业的长效工作机制。该市民政局还和国土、农林、科技、金融等部门协调,建立帮助退伍军人创业的联动机制,为他们解决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目前,该市10个镇(区)291个村都有数量不等的退伍军人"创业富民"工程。

  退伍军人回乡创业,在溧阳市农村引发了"多米诺效应",在经济相对薄弱的上兴镇山区,退伍军人刘志新创办的曹山紫竹林生态观光园带动了当地300余农民在家门口上班。"深山有珍宝",刘志新的创业成功,吸引了众多有识志士开发生态农业,就连上海、南京等外地客商也前来投资开发,一度荒寂的广袤北山成为投资热土,山区百姓的生活水准也得到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