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

词典名字:

犀牛

词典发音:

xī niú

注音:

ㄒㄧ ㄋㄧㄨˊ

词典解释

犀牛[ xī niú ]

⒈  犀的俗称。其状如水牛,故称。

引证解释

⒈  犀的俗称。其状如水牛,故称。

《汉书·平帝纪》:“二年春黄支国 献犀牛。”
颜师古 注:“犀状如水牛。”
杜甫 《石犀行》:“君不见 秦 时 蜀 太守刻石立作五犀牛。”
《说岳全传》第七九回:“﹝老道姑﹞骑着一匹避水犀牛,手中仗着一对截铁刀。”

网络百科

犀牛 (犀科动物的统称)

  • 犀牛(学名:Dicerorhinus)是哺乳类犀科的总称, 有4属5种。是世界上最大的奇蹄目动物,犀类动物腿短、体肥笨拙,体长2.2-4.5米,肩高1.2-2米,体重2000-5000千克。前后肢均三趾;皮厚粗糙,并于肩腰等处成褶皱排列,毛被稀少而硬,甚或大部无毛;耳呈卵圆形,头大而长,颈短粗,长唇延长伸出;头部有实心的独角或双角(有的雌性无角),起源于真皮,角脱落仍能复生;无犬齿;尾细短,身体呈黄褐、褐、黑或灰色。
  • 栖息于低地或海拔2000多米的高地。夜间活动,独居或结成小群。生活区域从不脱离水源。食性因种类而异,以草类为主,或以树叶、嫩枝、野果、地衣等为食物。母兽妊娠期18-19个月。寿命30-50年。因犀牛角的装饰和药用价值而被大量捕捉,除白犀外均为濒危物种。分布于亚洲南部、东南亚和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
  • 9月22日是“世界犀牛日”(World Rhino Day)。2010年,“世界犀牛日”由南非世界自然基金会创办(WWF-South Africa),现已为全世界广泛接受。该活动旨在关注全球稀有动物。
  • 近音词、同音词
  • xī niú犀牛
  • xī niú牺牛
  • xí niǔ习狃
  • xí niǔ習狃
  • xī niú犧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