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行

词典名字:

牙行

词典发音:

yá háng

注音:

ㄧㄚˊ ㄏㄤˊ

词典解释

牙行[ yá háng ]

⒈  旧时提供场所、协助买卖双方成交而从中取得佣金的个人。

大户人家做中做保,倒多是用得他着的,分明是个没头发的牙行。——《二刻拍案惊奇》

middleman;

⒉  协助买卖双方成交、从中获得佣金的商号或商行。

broker house;

引证解释

⒈  旧时为买卖双方说合交易而从中收取佣金的商行。亦指其行主。

《元典章新集·刑部·杂例》:“局院站赤、百户头目、里正、主首、牙行人等,因而取要钱物,取讫招伏,断罪追赃。”
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那 枫桥 是柴米牙行聚处,少不得投个主家脱货。”
赵树理 《三里湾·“这日子不能过了”》:“天成 老婆外号‘ 能不够 ’,跟本村‘ 糊涂涂 ’老婆是姊妹,都是 临河镇 一个祖传牙行家的姑娘。”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二回:“﹝ 康顺风 ﹞以前是个牙行,在旧政权手里当过闾长,性情狡猾。”

⒉  泛指市集。

清 褚人穫 《坚瓠四集·市名》:“市井之区,交易之地,其名各省不同。南方谓之牙行。”

网络百科

牙行

  • 牙行是在市场上为买卖双方说合、介绍交易,并抽取佣金的商行或中间商人。有时也指牙商的同业组织。汉代市场上的中间商人称“驵会” (或作“侩”)。汉至隋唐,中间商人获政府给予的垄断权,由此得“牙侩”之名。宋以后称为“牙行”,后来亦称“牙人”、“牙纪”、“牙子”、“牙商”、“牙郎”、“互郎”、“侩”。经营牙行须经政府批准,并交纳税课。牙行在交易中起着“评物价”、“通商贾”,代政府统制市场、管理商业的作用,故也称官牙。
  • 近音词、同音词
  • yá háng牙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