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

词典名字:

北魏

词典发音:

běi wèi

注音:

ㄅㄟˇ ㄨㄟˋ

词典解释

北魏[ běi wèi ]

⒈  北朝之一,公元386-534,鲜卑人拓跋珪所建,后来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参看“南北朝”。

引证解释

⒈  指 秦 汉 之际 魏豹 建立的政权。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汉 王发 蜀汉,定 三秦 ;涉 西河 之外,援 上党 之兵;下 井陘,诛 成安君 ;破 北魏。”
司马贞 索隐:“谓 魏豹 也。 豹 在 河 北故也。亦谓 西魏,以 大梁 在 河 南故也。”

⒉  朝代名。亦称 后魏 (386-534)。 北朝 诸国之一。 鲜卑 人 拓跋珪 所建。后来分裂为 东魏 和 西魏。

《陈书·何之元传》:“獫狁 孔炽,鯁我中原,始自一君,终为二主,事有相涉,言成混漫。今以未分之前为 北魏,既分之后 高氏 所辅为 东魏,宇文 所挟为 西魏,所以相分别也。”

⒊  指魏碑体。

《冷眼观》第七回:“右首是 陶濬旦 的北魏‘避月阁十八岁小影’八个大字。”

网络百科

北魏

  • 北魏(386年—534年)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政权,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
  • 386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际在牛川自称代王,重建代国,定都盛乐(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同年四月,改称魏王。398年六月,正式定国号为“魏”,史称“北魏”。398年七月,道武帝拓跋珪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称帝。439年,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493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大举改革。
  • 永熙三年(534年),分裂为东魏与西魏。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废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北齐建立。西魏恭帝三年(557年)禅位于宇文觉,北周建立,北魏历史宣告结束。从386年拓跋珪重建代国至534年分裂为止,共历20帝(列入正史本纪者12位),享国148年。
  • 北魏时期,佛教兴起,佛教得到空前发展,迁都洛阳和移风易俗促进了北魏的中央集权与民族融合。
  • 因“魏”字具有美好伟大之意并且是“神州上国”之名而定为国号,为别于此前的曹魏政权,某些史书因此别称为“后魏”,但由于史学界不称曹魏为“前魏”,故“后魏”之称很少使用。又以其皇室姓拓跋,后改姓元,故又别称拓跋魏元魏
  • 近音词、同音词
  • bēi wēi卑微
  • běi wèi北魏
  • bēi wèi卑位
  • bèi wéi背嵬
  • bèi wèi备位
  • běi wéi北闱
  • běi wěi北纬
  • bèi wéi背峞
  • bèi wéi倍违
  • bèi wèi備衛
  • běi wěi北緯
  • bèi wéi倍違
  • bèi wèi備位
  • běi wéi北闈
  • bēi wěi卑猥
  • bèi wèi备卫
  • bèi wéi背違
  • bēi wěi悲猥
  • bèi wéi背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