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之推

词典名字:

介之推

词典发音:

jiè zhī tuī

注音:

ㄐㄧㄝ ˋ ㄓ ㄊㄨㄟ

词典解释

介之推[ jiè zhī tuī ]

⒈  亦称“介子推”。春秋晋人。从晋公子重耳(文公)出亡。历经各国,凡十九年。文公还国为君,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不及。与母隐于绵山而终。

⒉  春秋时人。清王士禛《池北偶谈·介推》:“《说苑》,介子推十五为荆相,堂下有二十五进士,堂上有二十五老人,是又一介子推也。”

引证解释

⒈  亦称“介子推”。 春秋 晋 人。从 晋 公子 重耳 ( 文公 )出亡。历经各国,凡十九年。 文公 还国为君,赏从亡者, 介之推 不言禄,禄亦不及。与母隐于 绵山 而终。

《庄子·盗跖》:“介子推 至忠也。”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侯 赏从亡者, 介之推 不言禄,禄亦弗及。”
明 胡侍 《真珠船》卷七:“古人名字,人少知者…… 介之推 姓 王,名 光。”
明 张萱 《疑耀》卷二:“介之推、烛之武,介 与 烛 皆地名,非姓也。二人贤者,为国人所取信,故特标其地以异於众耳。”
亦省称“介推”。 汉 王符 《潜夫论·遏利》:“白驹、介推 遯逃於山谷。”
唐 李涉 《长安闷作》诗:“每日除书空满纸,不曾闻有 介推 名。”
郁达夫 《初秋杂感》诗之二:“介推 辞禄人争说, 韩信 称王事岂真?”

⒉  春秋 时人。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介推》:“《说苑》, 介子推 十五为 荆 相,堂下有二十五进士,堂上有二十五老人,是又一 介子推 也。”

网络百科

介之推

  • 介之推是春秋时代晋国的忠臣,又名介子推,作为不慕虚名,不计报酬的晋国国君晋文公的忠厚臣僚,留下了很多故事,被民间社会广为传颂。如“割股奉君”、“功不言禄”、“功成身退”。传说文公为哀悼介子推,下令全国介子推被焚的三月五日为火禁日,禁止烟火,仅食寒食,并从此形成了中国古代一个著名的节日“寒食节”。虽然寒食节的真正起源并非来自于此,但将纪念介子推作为寒食节起源的说法却更为流行,甚至后来寒食节逐渐被清明节取代,许多人又把纪念介子推作说成清明节的起源。
  • 近音词、同音词
  • jiè zhī tuī介之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