𩑡

𩑡
拼音 [kū] [gěn] 注音ㄎㄨ ㄍㄣˇ
总笔画13画
简体部首頁部 部外笔画4画
总笔画 13画
五笔RNDM 仓颉ONMBC
郑码MYGO
结构左右
统一码29461
笔顺ノ一一フ一ノ丨フ一一一ノ丶
基本解释

统一码

?字UNICODE编码U+29461,10进制: 169057,UTF-32: 00029461,UTF-8: F0 A9 91 A1。

?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充B区(CJK Unified Ideographs Extension B)。

异体字

?

详细解析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

?【戌集下】【頁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4画

《集韻》《韻會》?苦骨切,音窟。《說文》禿也。

《集韻》沽罪切,音?。頰高貌。

苦本切,音梱。

戸袞切,音混。

古本切,音袞。

其懇切,音近瘽。

苦紇切,音揭。義?同。

舉很切,音詪。《說文》頰後也。○按??同。

说文解字

?【卷九】【頁部】

秃也。从頁气聲。苦骨切

说文解字注

?)禿也。禿本訓無髮。此則用其引伸之義也。考工記。作其鱗之而。注曰。之而、頰?也。按頰謂鱗屬之面旁。?謂鱗屬之頤?。圓潤光滑故謂之禿。古語如是。魚游泳必動其頰與?。所謂作其之而也。玉篇。頹者、頰下也。是其字可作頹。而淺者謂爲穨字。从?。气聲。苦骨切。十五部。按周禮釋文云。許愼口忽反。禿也。劉古本反。正義曰。舊讀?字沽罪反。劉以爲當音壺。玉裁謂板本壺字葢誤。當作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