𩊿

𩊿
拼音 [xì] 注音ㄒ一ˋ
总笔画16画
简体部首革部 部外笔画7画
总笔画 16画
繁体部首革部
五笔AFAJ 仓颉TJTA
郑码EEEK
结构左右
统一码292BF
笔顺一丨丨一丨フ一一丨一丨丨一丨フ一一
基本解释

统一码

𩊿字UNICODE编码U+292BF,10进制: 168639,UTF-32: 000292BF,UTF-8: F0 A9 8A BF。

𩊿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充B区(CJK Unified Ideographs Extension B)。

异体字

𣊣

详细解析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𩊿

𩊿【戌集中】【革部】 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8画

《集韻》思積切,音昔。履也。本作舄。亦作𩍆。詳臼部舄字註。

说文解字

舄【卷四】【烏部】

𩁆也。象形。𩁆,篆文舄从隹㫺。七雀切

说文解字注

(舄)䧿也。謂舄卽䧿字。此以今字釋古字之例。古文作舄。小篆作䧿。𣆪下曰。?也。周禮注曰。勛讀爲勲。皆以今字釋古字。鳥部曰。雗鷽、䧿也。言其物。此云。舄、䧿也。言其字。舄本䧿字。自經典借爲履舄字而本義廢矣。周禮注曰。複下曰舄。禪下曰屨。小雅毛傳曰。舄、達屨也。達之言重沓也。卽複下之謂也。釋名曰。舄、腊也。複其下使乾腊也。象形。烏舄焉皆象形。惟首各異。故合爲一部。七削切。古音在五部。

𩁆)篆文舄。从隹㫺。昔聲也。此亦上部先古文之例。䧿𣜩變从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