𦱔

𦱔
拼音 [bì] 注音ㄅ一ˋ
总笔画11画
简体部首艹部 部外笔画8画
总笔画 11画
繁体部首艸部
五笔AEXX 仓颉TBPP
郑码EQRR
结构上下
统一码26C54
笔顺一丨一丨ノフ丶一一フ一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𦱔bì(ㄅ一ˋ)

⒈  [𦱔蔴]也作“蓖蔴”。

⒉  蒿。同“𦳈”。

统一码

𦱔字UNICODE编码U+26C54,10进制: 158804,UTF-32: 00026C54,UTF-8: F0 A6 B1 94。

𦱔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充B区(CJK Unified Ideographs Extension B)。

异体字

𦳈

详细解析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𦱔

𦱔【申集上】【艸部】 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邊兮切,音鎞。《玉篇》𦱔麻。《本草》葉似大麻,子如牛螕,㱿中白肉如續隨,子仁油可作印色,子無刺者良,有刺者毒。字作𦳈,亦作蓖。𦳈字原从鹵,不从田作。

说文解字

𦳈【卷一】【艸部】

蒿也。从艸毗聲。房脂切

说文解字注

𦳈)蒿也。从艸。𣬈聲。房脂切。十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