𤺄

𤺄
拼音 [zhǒng] [tóng] 注音ㄓㄨㄥˇ ㄊㄨㄥˊ
总笔画17画
简体部首疒部 部外笔画12画
总笔画 17画
五笔UUJF 仓颉KYTG
郑码TSKB
结构左上包围
统一码24E84
笔顺丶一ノ丶一丶一丶ノ一丨フ一一丨一一
基本解释

统一码

𤺄字UNICODE编码U+24E84,10进制: 151172,UTF-32: 00024E84,UTF-8: F0 A4 BA 84。

𤺄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充B区(CJK Unified Ideographs Extension B)。

异体字

𡰒𩩳𩪪

详细解析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𤺄

𤺄【午集中】【疒部】 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時勇切《集韻》豎勇切,𠀤音歱。《說文》脛气足腫。

《集韻》徒東切,音同。創潰也。《玉篇》或作尰。《集韻》或作𩩳

说文解字

𤺄【卷七】【疒部】

脛气足腫。从疒童聲。《詩》曰:“旣微且𤺄。”𡰕,籒文从尣。時重切

说文解字注

𤺄)脛气腫。小雅巧言。旣微且尰。釋訓、毛傳皆曰。骭瘍爲微。腫足爲尰。按云脛氣腫卽足腫也。大徐本云脛氣足腫。非。从𤕫。童聲。時重切。九部。詩曰。旣微且𤺄

𡰕)籒文。左从尣。烏光切。右从籒文童。爾雅音義云。尰本或作?。同。並籒文瘇字也。按籒文本作?。又或變爲尰耳。非有兩籒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