麂
拼音 [jǐ] 注音ㄐ一ˇ
总笔画13画
简体部首鹿部 部外笔画2画
总笔画 13画
仓颉IPHN
郑码TXQD 四角00217
结构左上包围 电码7774
区位8768
统一码9E82
笔顺丶一ノフ丨丨一一フノフ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jǐ(ㄐ一ˇ)

⒈  哺乳动物的一属,像鹿,腿细而有力,善于跳跃,皮很软可以制革。通称“麂子”。

统一码

麂字UNICODE编码U+9E82,10进制: 40578,UTF-32: 00009E82,UTF-8: E9 BA 82。

麂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麂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异体字

𪊋𪊨𪊰

详细解析

基本词义

〈名〉

麂子 [muntjac],像鹿,比鹿小,毛黄黑色,雄的有很短的角,皮可做鞋面、手套等,肉可以吃。如:麂眼(形状如麂眼的篱格)

常用词组

麂皮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麂

麂【亥集下】【鹿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居履切《韻會》苟起切《正韻》居里切,𠀤音几。《說文》大麋也。狗足,似鹿。《本草註》麂,麞屬而小於麞,兩邊有長牙,喜鬬。

麂目,果名。本作𪊣

说文解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