霷
拼音 [yáng] 注音一ㄤˊ
总笔画21画
简体部首雨部 部外笔画13画
总笔画 21画
五笔FJJR 仓颉MBAAH
郑码FVRO 四角10627
结构上下
统一码9737
笔顺一丶フ丨丶丶丶丶丨フ一一丨フ一一一ノフノ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yáng(一ㄤˊ)

⒈  农历十月的别称。

统一码

霷字UNICODE编码U+9737,10进制: 38711,UTF-32: 00009737,UTF-8: E9 9C B7。

霷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异体字

详细解析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霷

霷【戌集中】【雨部】 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13画

《集韻》《韻會》余章切《正韻》移章切,?音羊。《集韻》十月爲霷。通作陽。

说文解字

陽【卷十四】【?部】

高、明也。从?昜聲。與章切〖注〗???,古文。

说文解字注

(陽)高朙也。闇之反也。从?。不言山南曰昜者、陰之解可錯見也。山南曰陽、故从?。毛傳曰。山東曰朝陽。山西曰夕陽。昜聲。與章切。十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