腘
拼音 [guó] 注音ㄍㄨㄛˊ
总笔画12画
简体部首月部 部外笔画8画
总笔画 12画
繁体部首肉部
五笔ELGY 仓颉BWMI
郑码QJCS 四角76200
结构左右 电码5226
统一码8158
笔顺ノフ一一丨フ一一丨一丶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腘(膕)guó(ㄍㄨㄛˊ)

⒈  膝部后面,腿弯曲时形成窝儿的地方。

统一码

腘字UNICODE编码U+8158,10进制: 33112,UTF-32: 00008158,UTF-8: E8 85 98。

腘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异体字

详细解析

基本词义

guó

〈名〉

(1) 膝盖后弯腿处,俗称腿弯 [the back of the knee]

膝痛,痛及拇指,治其腘。——《素问·骨空论》

(2) 膝弯 [popliteal fossa]。委中穴所在部位

辅上为腘。——《素问》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腘

膕【未集下】【肉部】 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1画

《廣韻》《集韻》《韻會》古獲切《正韻》古伯切,?音聝。《廣韻》曲腳中也。《集韻》膕朏,曲腳也。《正字通》膝後曲節中也。《博雅》膕,腳也。《荀子·富國篇》是猶使處女嬰寶珠,珮寶玉,負戴黃金,而遇中山之盜,雖爲之逢蒙視,詘要撓膕,君盧屋妾,由將不足以免之。

《集韻》骨或切,音國。義同。

忽麥切,音㦎。?足也。《集韻》或作?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腘

膕【未集下】【肉部】 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1画

《廣韻》《集韻》《韻會》古獲切《正韻》古伯切,?音聝。《廣韻》曲腳中也。《集韻》膕朏,曲腳也。《正字通》膝後曲節中也。《博雅》膕,腳也。《荀子·富國篇》是猶使處女嬰寶珠,珮寶玉,負戴黃金,而遇中山之盜,雖爲之逢蒙視,詘要撓膕,君盧屋妾,由將不足以免之。

《集韻》骨或切,音國。義同。

忽麥切,音㦎。?足也。《集韻》或作?

说文解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