秳
拼音 [huó] [kuò] 注音ㄏㄨㄛˊ ㄎㄨㄛˋ
总笔画11画
简体部首禾部 部外笔画6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TTDG 仓颉HDHJR
郑码MFMI 四角22964
结构左右
统一码79F3
笔顺ノ一丨ノ丶ノ一丨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huó(ㄏㄨㄛˊ)

⒈  舂捣不易破碎的粟。

⒉  庄稼生长。

统一码

秳字UNICODE编码U+79F3,10进制: 31219,UTF-32: 000079F3,UTF-8: E7 A7 B3。

秳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异体字

??

详细解析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秳

秳【午集下】【禾部】 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集韻》?戸括切,音活。舂粟不潰也。一曰生也,謂禾生。

《集韻》乎刮切,音滑。義同。《說文》本作?

说文解字

秳【卷七】【禾部】

?不漬也。从禾?聲。戶括切

说文解字注

(秳)春粟不潰也。水部曰。潰、漏也。春粟不潰者、謂無散於臼外者也。葢春之用力重則或潰。用力輕則不。是曰?。今俗謂輕春曰桄。古曠切。卽?之轉語也。从禾。?聲。戶?切。按當古?切。十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