硰
拼音 [shā] 注音ㄕㄚ
总笔画12画
简体部首石部 部外笔画7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IITD 仓颉EHMR
郑码VKMG 四角39602
结构上下
统一码7870
笔顺丶丶一丨ノ丶ノ一ノ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shā(ㄕㄚ)

⒈  〔硰石〕古地名,在今中国山西省宁武县境。

统一码

硰字UNICODE编码U+7870,10进制: 30832,UTF-32: 00007870,UTF-8: E7 A1 B0。

硰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硰

硰【午集下】【石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所加切《集韻》《韻會》師加切,?音沙。硰石,地名。在樓煩西。《史記·灌嬰傳》從擊韓信,破於硰石。

《集韻》千可切,音瑳。

千臥切,音剉。義?同。

详细解析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硰

硰【午集下】【石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所加切《集韻》《韻會》師加切,?音沙。硰石,地名。在樓煩西。《史記·灌嬰傳》從擊韓信,破於硰石。

《集韻》千可切,音瑳。

千臥切,音剉。義?同。

说文解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