渑
拼音 [miǎn] [shéng] 注音ㄇ一ㄢˇ ㄕㄥˊ
繁体 总笔画11画
简体部首氵部 部外笔画8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IKJN 仓颉ERLU
郑码VJKZ 四角36116
结构左右 电码3427
区位6837
统一码6E11
笔顺丶丶一丨フ一丨フ一一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渑(澠)miǎn(ㄇ一ㄢˇ)

⒈  〔渑池〕地名,在中国河南省。

⒉  (澠)

统一码

渑字UNICODE编码U+6E11,10进制: 28177,UTF-32: 00006E11,UTF-8: E6 B8 91。

渑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渑字收录于 现通表

异体字

?

详细解析

基本词义

(1) 澠 miǎn

(2) 另见 shéng

常用词组

渑池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渑

澠【巳集上】【水部】 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3画

《廣韻》食陵切《集韻》《韻會》《正韻》神陵切,?音繩。水名。《春秋釋例》澠水,出齊國臨湽縣北。

水名,在蜀。《山海經》巴國有巴遂山,澠水出焉。

《廣韻》武盡切《集韻》《韻會》弭盡切,?音冺。澠池,水名。亦縣名。亦作黽池。《水經注》漢景帝三年,因崤黽之地以目縣。

《廣韻》《集韻》《韻會》?彌兗切,音緬。義同。通作沔。

说文解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