泔
拼音 [gān] 注音ㄍㄢ
总笔画8画
简体部首氵部 部外笔画5画
总笔画 8画
繁体部首水部
仓颉ETM
郑码VEB 四角34170
结构左右 电码3121
区位6779
统一码6CD4
笔顺丶丶一一丨丨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gān(ㄍㄢ)

⒈  〔泔水〕洗过米或洗碗洗菜用过的水。

统一码

泔字UNICODE编码U+6CD4,10进制: 27860,UTF-32: 00006CD4,UTF-8: E6 B3 94。

泔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泔字收录于 现通表

异体字

详细解析

基本词义

gān

〈名〉

淘米水,洗过米的水 [water from washing rice]

周谓潘曰泔。从水,甘声,淅米汁也。——《说文》

有水浊如泔。——苏轼《东湖》

常用词组

泔水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泔

泔【巳集上】【水部】 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古三切《集韻》《韻會》《正韻》沽三切,?音甘。米汁也。《博雅》泔,潘瀾也。《說文》周謂潘曰泔。

《荀子·大略篇》曾子食魚有餘,曰泔之。《註》泔者,烹和之名。

《集韻》戸感切,音頷。滿也。《揚雄·甘泉賦》秬鬯泔淡。《註》泔淡,滿也。一曰泔淡,水貌。

別作澉。

说文解字

泔【卷十一】【水部】

周謂潘曰泔。从水甘聲。古三切

说文解字注

(泔)周謂潘曰泔。今各處語言同此。荀卿子曰。曾子食魚有餘曰泔之。从水。甘聲。古三切。古音在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