䴗
拼音 [jú] 注音ㄐㄨˊ
繁体 总笔画14画
简体部首鳥部 部外笔画3画
总笔画 14画
五笔HDQG 仓颉BKPYM
郑码LGSR 四角67827
结构左右
统一码4D17
笔顺丨フ一一一一ノ丶丶ノフ丶フ一
基本解释

统一码

䴗字UNICODE编码U+4D17,10进制: 19735,UTF-32: 00004D17,UTF-8: E4 B4 97。

䴗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充A区(CJK Unified Ideographs Extension A)。

异体字

详细解析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䴗

鶪【亥集中】【鳥部】 康熙筆画:20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正韻》古闃切《集韻》局闃切,𠀤音狊。鵙本字。《說文》伯勞也。

《五音集韻》弃役切,音䠐。義同。

说文解字

鶪【卷四】【鳥部】

伯勞也。从鳥狊聲。𩀎,鶪或从隹。古闃切

说文解字注

(鶪)伯勞也。夏小正作百鷯。月令注作博勞。詩箋作伯勞。古音同也。鶪夏小正、孟子作鴂。乃雙聲假借字。小正、月令皆云五月鳴。惟豳風曰。七月鳴鶪。左傳曰。伯趙氏司至者也。从鳥。狊聲。古闃切。十六部。

𩀎)鶪或从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