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册3、2血液循环系统(3课时)

第二节 血液循环系统


血液循环系统是本章的教学重点,其主要功能是人体内物质(包括营养物质、氧气、代谢终产物)的运输,它是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的纽带。学好本节课无疑为以后知识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本节教材最大的一个特点是知识面广,知识点多,包括心脏、血管的结构,血液的成分及功能,人体内血液循环的两条途径;另一特点是与人们生活、健康紧密相关。

教法指导

一、授课思路

根据教材的两个特点,教学时应注意两点:第一,条理性,避免众多知识相互混淆;第二,理论联系实际,注意与医药、卫生保健知识的联系,做到学以致用,激发兴趣。具体教学方法可采用:

1.病历分析法:应用于第一课时血液成分及其功能。

2.实验演示法:心脏瓣膜结构演示。

3.情景抛锚式:人体内血液循环的途径。

同时配合列表、图示、比较等多种方法。

二、课时安排

本节课共安排3课时。

教案实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功能。

2.血液的主要成分及其功能。

3.了解贫血、急性阑尾炎、血小板缺少时的症状及原因。

(二)技能目标

通过病历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血液的组成及其主要功能。

教学难点:血液的组成及其主要功能。

三、教学准备

准备好贫血、急性炎症及血小板缺少症的典型病历。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第二章中我们学习了通有关植物体内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的运输知识,请问:植物体内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的分别是什么结构?回答后,引入到人体,人体内同样也须进行物质的运输,完成这一功能的系统就是循环系统。

(二)新课讲述

根据生活经验,请同学们思考人体内血液循环的大致情况,只要能说得出组成就行。教师总结得出,血液循环系统就是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中周而复始地流动。先介绍血液,出示与血液有关的三个典型病历。 (为了更好说明问题,病例中的血检指标已作改动)。

病例一

1.临床表现:(1)口唇、睑结膜、脸色、皮肤粘膜苍白。(2)常有心慌、心悸、心率加快表现。(3)活动后感觉呼吸困难。(4)倦怠、乏力、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

2.血检情况:血红蛋白量7.8克/100毫升;红细胞 250万个/毫米3

病例二

1.临床表现:有自发性、反复性出血病史,出现淤斑、淤点、关节腔内出血。

2.血检情况:血小板 20000个/毫米3

病例三

1.临床表现:开始时感觉呈间歇或持续性的上腹部、脐周围疼痛,数小时后,腹痛移至右下腹部。

2.血检情况:白细胞计数20000个/毫米3,中性比例增高。

请同学们自学课本中有关红细胞、血细胞和血小板的内容,分析以上病例的病因,以前后四位同学为小组进行讨论,得出初步结论,并说出判断的依据。最后,教师总结:

病例一 贫血

依据:红细胞数量正常值男性500万/毫米3,女性420万/毫米3,而他仅250万/毫米3 ;血红蛋白数正常值男子14克/100毫升,女子12克/100毫升,而他仅7.8克/100毫升。

病例二 血小板缺少症

依据:血小板正常值 10—30万/毫米3,而他仅5万个/毫米3

病例三 急性阑尾炎

依据:白细胞数量正常值 5000—10000/毫米3,而他为20000个/毫米3。

关键是为什么会出现以上临床表现?这要从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功能说起。

红细胞: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在此应讲清楚:1.血红蛋白与红细胞的关系。2.贫血是指红细胞数量小于300万个/毫米3 或血红蛋白低于10克/100毫升。

白细胞:其中的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能吞噬侵入人体的细菌。

血小板:有促进止血,加速凝血的作用。

至此请同学们完成下表:

血细胞

红细胞结构特点

正常值

主要功能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最后补充三点:

1.血液中除血细胞外,还有血浆(55 LINE-HEIGHT: 150 tab-stops: list 266.8pt; mso-char-indent-count: 2.9">下肢血管←主动脉←左心室←左心房←肺静脉

(三)概况总结

1.体循环与肺循环的途径。学生已经知道,血液流动的动力来自于心脏,血液从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结合以上分析血液有两次出心室,两次进心房。以左心室为起点的循环,把血液送到全身各处,称为体循环;以右心室为起点的循环,把血液送到肺部,称为肺循环。请同学们自己归纳出体循环与肺循环的途径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2.血液变化的规律:着手点是血液经过肺部毛细血管后得到了氧气,成为动脉血,进入肺静脉,此时应特别强调肺静脉中流的是动脉血,之后进入了左心房,左心室,所以从左心室出去送到全身各处的是动脉血,与周围组织进行气体交换后,变为静脉血,送到右心房和右心室。结论:

(1)肺循环:静脉血变为动脉血。体循环: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2)肺静脉内流动脉血,肺动脉内流静脉血。

(3)肺循环与体循环是同时进行的,无先后顺序。

3.脉搏

(1)测量部位—— 腕部桡动脉。

(2)脉搏每分钟次数与心跳次数一样,成年人安静时约75次∕分钟。

(3)介绍我国中医切脉的悠久历史,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的热情。

(4)小测试,测一下自己的脉搏。

(四)巩固应用

请同学们设想:如果你是人体血液中的一个红细胞,那么在体内时刻进行着怎样的历程?对人体起怎样的作用?(既复习巩固了血液循环,更为重要的是巩固体循环与肺循环时血液中氧变化的规律)

五、板书设计

下肢血管←主动脉←左心室←左心房←肺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