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你的难事》说课稿

《说说你的难事》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说说你的难事>
―>说教材
本课是辽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面对困难》中的第一个活动主题,本单元的整体结构为:感知-----明理----行动三个层次,意在使学生能够正确的面对困难,在困难与挫折面前要有积极的心态并勇于战胜它.而本节课的活动内容是力图使学生知道困难总会在我们前进的路上出现,需要拿出智慧和勇气,微笑面对,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初步树立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说学情
现在的孩子就像是温室里的花朵,遇到了一些小困扰、小麻烦就会退缩,他们的耐挫能力极差。根据四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通过生活中真实的故事和情境,让他们感受到学习和生活中总会有困难。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将本课活动目标,活动重、难点确定如下:
活动目标
(1) 让学生知道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
(2) 感知难事对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困扰
(3) 通过了解一些勇于面对困难的强者的事迹,学生能够正确地对待生活中的难事。
(4) 通过对比别人的生活,学生能够体验到自己也是生活的幸运儿。
活动重点:
知道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或大或小的麻烦和不开心,感知难事对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困扰。
活动难点:通过对比,能够感受自己也是生活中的宠儿,学会微笑面对生活中的难事
四>活动准备:
教师和学生搜集有关勇于面对和学习生活中的困扰的典型图片、事例、小故事及音像等
五>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以情境教学法、交流讨论法、榜样示范法为主,这些教法的运用可以改变以往那种单一的“说教式”教学模式,学生乐于参与,容易接受。本课活动的主题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的活动探究和集体讨论很容易再现学生生活中的自我,因此我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学习法”、“活动体验法”等学法来完成学习目标。
六>说教学流程:
(一)课始谈话、情境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吸引孩子,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我以”求助热线:的形式,导入本课,上课伊始,我播放课件,故作神秘地说:同学们,老师最近开了求助热线,非常地忙,这不电话又来了,请你们也一起来听一听,(播放录音)师引出课题并板书
接着又一个电话进来,我继续播放录音:韩老师,我也遇到了难事,请你也来帮帮我吧.大屏幕出示书中的三幅图片,师引导学生看图,由小组交流:“难事到底是什么?”
在学生的汇报中,老师总结”难事”――――――难事就是困难、就是挫折,就是我们不愿意面对的事,它影响了我们的心情,使我们的生活陷入困境,使人感到不如意。
(这一环节以电话热线的形式,激发学习热情,通过这三幅图让学生知道困难来自于学习\生活和健康,知道生活并不是万事如意\一帆风顺的,也为后面如何解决自己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做好铺垫。)
(二)回归生活,对比体验
教师引导学生开展《难事大搜索》,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难事讲给小组的同学听,小组中再推举最难的事来说给全班同学听,在这里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说出自己遇到难事时的想法、谈一谈自己当时面对困难的感受和心情。结合学生的汇报,师指导学生看教材36页的三幅图片,多媒体解说图片背后的感人故事,教师总结出“困难有大有小,有的甚至是灾难”
(这一环节让学生看图并借助多媒体再现背后感人故事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自己已是生活的幸运儿,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扰和烦心事已微不足道,引导学生能够以积极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难事,努力去克服生活中那些不同程度的困难。)
(三)名人示范、深化认识
教师讲“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和学生介绍课前搜集的有关名人获得成功背后的故事让学生谈一谈从这些故事中体会到了什么?
(这一环节是学生了解名人面对困难的过程,也是学生充满勇气、树立信心、积蓄力量的过程,更是“我不怕困难”情感迸发的过程。)(师板书:积极态度——知难而进:)
(四)情感激励,总结升华
? 老师总结:同学们真聪明,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都知道如何面对生活中的难事了,我真替你们高兴,老师有两句话想送给大家,课件出示格言:
? 1、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
? 2、面对困难,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迎难而上,把困难当作前进的动力。
接下来播放音乐:<爱的奉献>,让学生在音乐声中为身边有烦恼的人\身处灾区或身受顽疾的小朋友说几句话,并制成爱心卡,把它送给身边有难事的人
〈这一环节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开展实践活动,让孩子感知生活中不同程度的困扰都应该积极面对,如果无法面对,大家也会伸出友爱之手,激发孩子学会关心,学会助人,使学生的思想得到进一步升华,帮助学生初步树立积极上进的生活态度。体现了品德教育回归生活这一基本理念。)
五、说板书设计

积极态度
难事
知难而进
(板书设计是课堂内容的高度概括,板书简洁明了,突出活动重难点)
总之,每个教学环节,都以学生的情感体验为主,联系儿童实际,遵循儿童认知规律,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因素,提高了课堂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