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按比分配说课稿

六年级数学按比分配说课稿
老师们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北京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12册,第二单元的《按比分配》第一课时
一、设计理念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基于上述理念,本节课创设了“为学校制作奖章”、“ 调制洗涤液”、“小亮的早餐”这三个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情景,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探究的过程中,不急于让学生小组交流,而是先自己观察、思考,再进行小组交流,使其真正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和活动经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数学课程标准》第二学段关于 “数与代数”中强调:在实际情境中理解什么是按比例分配,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2、在小学阶段中的地位
《按比分配》是北京版教材12册中《比和比例》中的内容, 在小学阶段,学生经历了以下过程:
二年级 除法的意义, 认识平均分

三年级 分数的初步认识 继续理解平均分,直观认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四年级 商不变的性质 为分数的约分、化简比做准备
1、认识单位“1”,体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五年级 分数的再认识 2、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3、分数的基本性质
六年级 分数的乘除法及解决实际问题 会“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1、比的意义

2、按比分配
比例

由此可见,《按比分配》这个内容在小学阶段是处于后面的应用阶段,它是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内容,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平均分是按比分配的特例。同时也为以后学习“比例”、的知识奠定基础。
3、不同版本的教材分析
⑶ 比较4个版本的教材

内容共同点不同点
北京版分树苗1、创设情景
2、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3、要求突出用分率解题的方法
4、强调从两方面去验算按比
分物线段图
北师大分橘子分一分
人教版稀释溶液按比配制试剂
苏教版按比涂色结合空间与图形

2、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学习了除法的意义,了解了“平均分”,即按1:1分,学生在五年级下册学过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本单元学习了比的意义和化简比。由于比与除法、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比的很多基础知识与除法、分数的相关知识具有明显的、可供利用的内在联系,这些对于学生学习比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前测分析
本次调查的是六年级1班的26名学生
1、幼儿园有150个橘子,大班有30人,小班有20人,把这些橘子分给大班小班,你觉得怎样分合理?说明理由
A.平均分给两个班 B.按总人数平均分
请阐述理由:
按照你的分法,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你还有解法吗?
分析:这是第一题,在第一问中,100%的学生选B,理由:


由此可见学生有按比分配的意识。在解决问题中,
所有的学生都采用了用量去求的方法,
第二种方法中,有69.2%的学生用的方程(18人),但是与第一种方法原理一样,
有19.2%(5人)的学生用的份数的方法,说明这部分学生对于比的意义理解很透彻
只有11.6%(3人)的学生采用这种方法,说明对分数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掌握扎实,而且能够灵活应用分数乘法来解决问题。

2、永胜小学栽种54棵树苗的任务交给2个小队,第一小队和第二小队栽种棵数的比是5:4,两个小队各栽多少?(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分析:这道题直接给出比,有88.5%的学生解决出了这道题(23人),在这些人中,全都用了按份数去求的方法,在这23人中,有43.5%(10人)的学生写出了两种方法,按率去求,说明学生对比的意义理解很好,但是也说明学生对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理解不够。

根据上面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三、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况中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及存在价值,掌握按比分配的两种基本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按比分配的价值和意义,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及分析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突出转化的数学思想。
3.进一步感受到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按比分配在生活中的意义,利用转化的思想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比、份数、分率之间的关系,利用转化的思想引导学生多种方法解题。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
六、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渗透转化思想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三)巩固新知 深化理解
(四)反思总结,提升认知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渗透转化思想
第一层:找出数量之间的关系,渗透转化思想
五年级有90人,六年级有120人,你能用我们高年级所学的知识来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吗?
(1、五年级人数是六年级人数的 ) (板书 )
你是怎么得到的?
通过这个分数你能知道五年级几份,六年级几份?
(3份、4份) (板书3份,4份)
你们能快速地把分数转化为了份数,那谁能把他们转化为比,来表示五六年级人数之间的关系?
五年级人数:六年级人数=3:4 (板书3:4)
你们看,我们可以把一个分数转化成份数和比,看来分数、份数、比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它们可以相互转化。
第二层:深化认识,体会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你们还能想到哪些数量关系?并把它转化成其他两种形式。
(1、六年级是五年级的 ,
2、与总数的关系,
说一说 的意义:把高年级看成“1”,把单位“1”平均分成7分,表示这样的3份是五年级的。
意图:通过前测,我发现学生能够根据量去公平分配东西,但是大部分学生没有想把他们先化简的意识,没有把量与比联系起来,所以我设计了从学生人数中,引导学生找到两个量的关系,先通过分数,引导学生想到份数,在与比联系在一起,学生初步体会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和转化思想,再让学生根据其他的数量关系,进一步体会三者之间的转化,同时复习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为后面做铺垫。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第一层 自主探究,小组交流
这学期我们学校开展了“人人争当小雏雁”的活动,学校想请我们高年级同学帮助设计“小雏雁奖章”,一共要设计70枚奖章,怎样分配任务更合理?
把你的分配方案写在你的练习本上。
先在小组内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其他人听听有没有道理?
第二层:分组汇报、发现联系
汇报:
方法1:4+3=7
70÷7×3=30(个)
50÷7×4=40(个)
方法2:4+3=7
70× =30(个) 70× =40(个)
看看这两种方法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学生回答说理由,)
看看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多叫几个组发言
小组交流再汇报
(从意义说:方法2是先平均分7份,再求3份,就是 的意义
从算法说:70÷7×3=70×7÷5=70× ,这个想不到就不说了)
第三层:验证推理,总结方法
怎样验证你们的结论是正确的呢?
(从比、从总量验算)
最后总结,看看这样的问题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解答?
(通过具体的量、分率、份数)
意图: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体现解决策略的多样性,本环节重点突出用份数和用分率解决的方法,用份数的方法在数学思考上比用分率的方法好理解,分率方法比份数方法抽象,但是在前面的铺垫中,强调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又有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基础,所以用分率解决问题,学生能够接受并且乐于接受,再比较两种方法之间的联系,突出用分率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四)巩固新知 深化理解
通过这个实际问题,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按比分配和如何解答按比分配问题。其实,按比分配不仅仅局限于可以合理地解决分物问题,你们还知道它能帮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吗?
我们生活中配试剂、调果汁都需要按比分配的方法
1、老师家中的洗涤液是需要稀释的,这是500ml的稀释瓶,上面的比表示浓缩液和体积之比
你看看这几个比,有什么想说的吗?
(学生会发现1:1)
1:1什么意思?(平均分)
平均分和我们的按比分配有联系吗?什么联系
学生通过讨论(平均份是特殊的按比分配)
按1:1,我怎么调制?
(250ml浓缩液、250ml水)
现在请从剩下的几个比中选取2个,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浓缩液和水各是多少ml?
说说你问什么选择这个比(1:2和1:3去污能力较强、其他的不容易伤手,容易洗干净 )
2、生活中除了调配试剂我们能够用到按比分配的方法,在早餐搭配问题中存在这样的方法
亮亮的早餐表
面包鸡蛋牛奶
100g50g200g
1)亮亮的早餐是按怎样的比搭配的?
2)如果亮亮的妈妈按同样的比准备420g早餐,算算各种食物分别需要多少g?
试着自己解决,然后再跟同伴交流一下
这个问题有跟刚才有什么不同?
三个数的比跟两个数的比有什么联系?

意图:例题是从分物的角度进行按比分配的,在实际生活中除了分物还有调制试剂,所以第一道练习题是从配试剂的角度呈现的,引导学生看懂稀释瓶,其中有一个1:1,在交流中让学生认识到1:1就是平均分,平均分是特殊的按比分配;第二道题是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是三个数的比,首先学生尝试的写出三个数的化简比,再进行组内交流,比较三个数的连比与两个数的联系,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其对按比分配有更深的认识

(五)反思总结,提升认知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收获?或者你还有什么想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意图:让学生讲收获是对整节课的一个回顾与整理,可以帮助学生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串联起来,并且让学生体会到成就感。

八、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1、横向纵向进行教材分析
本节课在教学分析时,进行了横线分析,即4各版本的对比,弄清这一知识在不同教材中的位置和呈现方法,归纳区别和联系。还进行了纵向分析,梳理相关的知识,分析和把握知识在小学阶段的地位、作用和特征。竖看是一条线,横看是一个面,只有上下相通、左右相通,才能正确的认识知识,
2、以学生为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节课前,我做了前测,访谈,并回忆以前的经验,准确把握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机会。并且在解决问题时,先自主探究,再合作交流,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九、评价体系
1、一个足球表面是由32块黑色五边形和白色六边形皮围成的。黑色皮和白色皮块数的比是3:5,两种颜色的皮各有多少块?
2、一种混凝土的水泥、沙子、石子的质量比是2:3:5,要配制20吨混凝土,需要水泥、沙子、石子各多少吨?
3、

板书设计:

按比分配
法1: 3+4=7(个) 法2:4+3=7 3份、4份 3:4
70÷7×3=30(个) 70× =30(个)
70÷7×4=40(个) 140× =4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