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理财:理大财若烹小鲜(一)

投资理财:理大财若烹小鲜

前段时间,一部名为《厨子当官》的电视剧在各地电视台热播。著名演员李保田所扮演的御厨,全是用炒菜、做饭的招数来审堂断案。尽管这是一部喜剧,其中不乏幽默、搞笑的情节;尽管这是文艺作品,会有夸张与虚构的成分;但我们依然感受到了真实,因为两者之间很多道理是相通的。

无怪乎老子会在《道德经》里写到治大国若烹小鲜。治理国家跟炒菜的道理都是一样的。两者都要掌握火候,都讲求佐料放得要适量。比如前不久的汇率制度调整,什么时候政策出台,升值幅度有多大;不正像什么时候出锅,盐放多少嘛。

其实,世界上很多事情都与炒菜、做饭有异曲同工之妙,例如投资理财。同样可以说,理大财若烹小鲜。

我们经常听到炒股、炒汇、炒楼等词汇。当然,其中的炒源自厨艺,是关于炒菜的相似性的一种形象的类比。短时间内,借助热油和锅的高温就可以把很多原料变成一道美味的菜肴。上面这些理财术语所表达的,也是如此:短期内倒一次手,就已是收益颇丰。这一切靠的是股市、汇市、楼市等的高温利好,需求的趋旺。熊市漫漫的时候,温度不够,菜又如何能炒得熟呢?当然,话说回来,仅以炒股、炒汇等来代表或代替投资,又是非常片面的;这样只是强调了短期性和投机性,而忽视了其它。大家都知道,炒不过是厨师的一项基本功。要喝到可口的靓汤,必须用砂锅在小火上慢慢地煲;要吃到鲜嫩滑软的肉,就得长时间的炖。同样,想克服短线投资的高风险,就必须风物长宜放眼量,一点一点煲出高收益来。

一名好的厨师,首先要能烧出一手好菜来,而达到这一点要掌握很多技巧,如调料的用量、火候、什么时候出锅等等。其次,要有自己的特长,同时还得学会很多种做法,以满足不同客人的不同口味。再次,还要有营养学方面的知识,懂得荤素搭配的原则,做到膳食平衡。对财富的打理,差不多也是同样的道理。小说《美食家》的作者陆文夫先生有个独特的见解:做菜最重要的既非刀功,也不是火候,而是放盐。无论再好的菜肴,若不放盐,则食如无味;若盐放得太多,同样难以下咽。这足以说明调料用量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