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走进课堂――记《菜园里》教学片段(一)

【摘 要】本文记述了《菜园里》教学的一个片段,讨论了开放式课堂的教学方法与意义。
  【关键词】开放式课堂 教学方法 教学意义
  
  一、《菜园里》教学片段
  
  教室的中间,学生每 6人围坐成一个小组,教室的四周摆着许多新鲜蔬菜,有白菜、卷心菜,有白色、红色的萝卜,红色、绿色的辣椒,紫色的茄子,浅黄、深黄的南瓜,有穿着绿衣裳的黄瓜,还有细长的豆角。如果你要认为这是在上自然课或是美术课,那你就猜错了。这是王俊老师正在上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菜园里》。
  上课了,老师亲切的话语响起:“大家看,我们来到‘菜园里’,我们四周有这么多蔬菜,你们想认识它们吗?”学生兴奋地齐声说:“想!”
  乘着学生的兴趣,老师继续往下说:“那好,待会儿同学们就下座位到教室的四周去看一看、摸一摸这些蔬菜,再读一读旁边的小卡片,试着记住它们的名字,可不要把它们名字叫错了?读完后把小卡片拿在手里,等到把所有的蔬菜认完了,就回座位。”
  老师的话刚说完,学生们便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鸟飞向了教室的四周,微笑着看看这种蔬菜,摸摸那种蔬菜,有的还凑上小鼻子闻一闻,然后再饶有兴致地拿起旁边的小卡片读一读,看看这可爱的东西叫什么名字。
  老师在教室里轻轻地走着,观察每一位学生,分享着学生的收获和快乐,当看到学生们因收获而激发出学习的兴趣时,她亲切的话语又在同学们耳边响起:“下面,老师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记住了这些蔬菜的名称?我拿出一种蔬菜,你们赶快把它的小卡片举起来,大声读。比一比,看谁找得快,读得准,声音响亮。”
  老师首先举起一个大南瓜。学生们迅速地在许多张卡片中找出“南瓜”的卡片,并抢着大声地读出来:“南瓜”、“南瓜”…… “你们找得很快,很准,但要注意‘南瓜’的‘南’是鼻音,请大家再读一遍!”学生们准确地齐读:“南瓜”。
  老师又举起了“黄瓜”、“豆角”、“白菜”、“卷心菜”,最后又拿出了紫颜色的“茄子”,学生们纷纷找出卡片举着读“ qiezi”、“qiezi”、“quezi”,老师在众多的读音中分辨出有一个学生把“qiezi”读成“quezi”。老师亲切地说:“好像有人把它读成‘quezi’,我们再读一遍,读准它的名字――‘qiezi’,全班齐读。”
  根据学生们在课堂上反馈的信息和实际情况来看,生字确实是学生们学习的难点。
  此起彼伏的读书声过后,学生们慢慢地安静下来。
  “你们想把刚才读的生字读给大家听听吗?”老师商量的语气,体现了师生之间平等的关系。
  学生纷纷举手。
  课堂上,学生清晰、自信地读书,老师热情地鼓励,声声入耳。
  为了让学生更轻松地理解课文,将自己的收获畅快地表达出来,老师说:“你们刚才认识了那么多的蔬菜,谁愿意说说它们?说说你看到的,摸到的,感觉到的,你愿意说哪个就说哪个!”
  “我刚才认识了豆角,我觉得豆角又细又长又软,像一根鞭子。”
  “我觉得更像一根绳子。”
  “我刚才摸到了黄瓜身上有刺。”
  “我知道了,南瓜是黄色的,是圆形的,它的皮很硬。”
  “西红柿,红红的,软软的,我闻了闻,还有一股清香味呢 !”
  “我知道了卷心菜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包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