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代中国报纸版面革新的观察与思考(一)

伴随着媒介市场的发育成熟和媒介竞争的不断加剧,我国报纸已开始走入多版化、彩色化的时代。报摊上的争奇斗艳和版面上的五彩纷呈,掩映着各类报纸营销大战的浓浓硝烟。透过这场竞争,考察我国报纸版面设计的理念变革和业务创新,思考其未来发展走势,对于报界与学界都已非常必要。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报纸版面的改进是持续渐进的。促使报纸版面改革的因素主要有:

  报纸类型的多样化。1980年以后我国晚报的复兴,形成“小报促大报,晚报促日报”的局势,晚报的定位不同于机关报,版面风格也与机关报不同,其生动活泼的版面编排对日报影响很大,曾吸引了不少地方机关报的编辑人员到一些著名晚报考察和学习。80年代后期,一批专业性报纸、生活服务类报纸问世,我国报纸版面进一步呈现多样化的风格,如1989年创刊的中华工商时报就以其与众不同的版面设计引起了广泛注意。90年代,又有一大批新型的都市报纸兴起,这些报纸在继承晚报生动活泼的版面风格的基础上,对版面创新再一次起到推进作用。

  报纸版面的不断递增。8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报纸纷纷扩版,报纸加厚以后,各版的分工开始细化,专栏专版迅速增加,报纸头版在报道要闻的基础上增加了“导读”功能,而且多版化对整个报纸的易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报纸整体上看,多版的报纸开始分单元设计,如新华日报1999年改版后12块版为3个版组。一些版面多的生活类报纸如《精品购物指南》等版组更多。从版面的编排上看,模块式结构已经取代穿插式编排,成为主流。

  媒介竞争的日益加剧。各类媒介之间日趋激烈的竞争使所有媒介都越来越重视媒介产品的形象包装,报纸版面设计也不断在追求创新。比如我国机关报在90年代初为了开拓市场赢得竞争,纷纷创办“周末版”,而周末版最引人瞩目的就是风格形象与其正报迥异,机关报版面设计中的“破忌”很多是从周末版开始的,有些做法后来引入了正刊。90年代以后,报纸改版频率加快,各类型报纸的版面更处在不断改进和创新的状态。

  科学技术手段的广泛运用。80年代以后,电子排版的普及、印刷技术的更新,包括彩色印刷的普及以及数码相机、卫星传稿等技术的运用等,为报纸版面设计和制作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如选择性更大的字体字号、网纹线条,加上灵活便捷的电脑制图、丰富的色彩等,都使版面编辑能够更自如地表现其编排思想。

  因此,我国报纸版面近年来推陈出新、百花齐放。纵观版面的流变,可以归纳这样一些具有共性的要点:

  编辑思想发生了变化。对版面“导读”功能的强调逐渐胜于对版面“美化”的强调,这是由传者本位向受众本位转变的结果。“导读”从广义上说就是要通过版面元素的组合,引导和方便读者快速阅读,从狭义上说指报纸的第一版开设“导读窗口”,为读者了解厚报的内容提供指南。

  图片在版面上的地位不断提高。新闻照片数量增多、篇幅加大,成组的照片大量采用,照片的质量也不断提高。图示与新闻漫画在版面上大量出现。图示包括统计图表和各类示意图,具有图解内容和活跃版面双重功能。

  标题字号普遍加大,在版面上更加突出、醒目。稿件的排列越来越多地采用模块结构,以方便读者阅读和剪辑。

  线条、色块、色彩的运用更加频繁。稿件加线围框比较普遍,色彩成为报纸上常见的并最具有变动性的因素。

  广告在报纸版面上的位置更灵活,篇幅大规模递增。广告成为版面形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9年前,笔者曾在《新闻战线》上撰文论述我国报纸的三大流派,对京派、海派和新派的报纸版面形象作过粗略的描述。今天看来,这些主要流派的报纸在版面设计上已经又有发展变化,总的特点是在追求简洁明快上趋同,而在强调个性方面趋异。这种变化是我国报纸进一步走向成熟的表现。

  (二)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是,报纸这一历史最悠久的新闻媒介为后来的电子媒介、网络媒介提供了产品制作的模本,但新一代媒介成长起来以后,又会对其赖以脱胎的模本发起挑战。这种挑战的严酷性在于,新媒介总是拥有比老媒介更全面的符号系统和更强大的传播功效:广播拥有听觉性符号,电视又加上视觉性符号,网络不但视听符号兼备,而且还有强大的链接功能和几乎无限的信息容量。在这些强劲对手的冲击之下,报纸唯有更加努力地发掘自身的潜力,才有可能保持永久的生命力。因此说,报纸的革新是永无止境的。而革新的前提是对问题和缺陷的洞察与反思。在我们为当代报纸版面不断推陈出新而喝彩的同时,需要保持清醒的判断和思考。我认为,目前我国报纸版面设计中存在着一系列亟待改进的地方:

  第一,编排思想的不稳定和版面形象的不确定。这主要表现在版面设计缺乏明确和稳定的风格定位,容易受市场因素的干扰,如有些机关报受晚报、都市报影响较大,脱离自己的性质和功能,盲目仿效一些在市场上比较走红的报纸的版面,结果导致内容与形式的不吻合,甚至于媚俗,有损严肃报纸的权威性和可信性。也有一些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报纸近年来频繁改变自己的版式设计,报纸形象塑造没有明确的指向,版面的随意性说明报纸还处于很不成熟的阶段。

  第二,报纸各部分的版面风格不协调。有些报纸近年来频频扩版,但各版组、各周刊以及各个版缺少统一的风格定位,任由各版主编自由编排,结果标题字体字号各搞一套,版头栏头缺乏统一设计包装,导致报纸各部分的作用相互削减,整个报纸无法确立统一的整体形象。曾有一家报纸的《人物周刊》仿效《南方周末》的某块版面,与该报的其它周刊以及新闻版风格迥然不同,这种差异实际上破坏了报纸的整体形象。

  第三,版面设计盲目追求感观刺激,形成“泡沫版面”。“泡沫版面”的特点是版面元素的使用过度夸张,表现形式与所表达的内容的价值不相称,比如大量使用不含多少新闻价值的巨幅照片,内容并非很重要的稿件却做出了比报名字号还大的标题,还有一些专版大量使用非新闻照片装饰版面,照片的内容与报道内容毫不相关,有时还会引起麻烦……这些做法实际上造成了版面资源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