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实践与思考

 一、主要做法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高度重视,围绕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151”示范工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初见成效。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集中力量做好此项工作。各县市区也成立了相应组织,真正把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工作当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抓手。2007年,市政府专门下发了《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意见》,各有关部门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加强协调,通力合作,形成了共同支持合作社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扎实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151',示范工程0 2009年,阜阳市出台了《关于印发<阜阳市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评选办法>的通知》,各地通过示范社建设行动,以示范社为标杆,以示范社为方向,以示范社为抓手,推动农民合作社逐步走上规范化道路。目前,全市共培育部级示范合作组织2个、省级示范合作组织23个、县级示范合作组织150个,带动40%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或基本达到组织机构健全、章程制度完善、内部管理民主、服务功能齐全、带动辐射能力较强、农民增收效果较明显的规范化建设要求,引导和....气现代农业促进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
  (三)努力提高合作组织有关人员的基本素质。一是抓好合作社辅导员的培训,培养造就一支政策理论水平高、业务工作本领强、热心合作事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业务辅导员队伍;二是抓好对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及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善经营、会管理、懂技术、有奉献精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人才队伍。近两年来,市县两级组织对种粮大户、养殖大户、蔬菜种植户、农村经纪人、妇女致富带头人、乡镇党委书记、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及大学生村官等进行培训,专门讲授合作社有关知识,并对合作社负责人及成员开展了专门培训,受训人员达15000余人。同时,组织合作社理事长、财务人员及信息员200多人参加了省级培训。
  (四)抓好省级信息化示范合作组织建设。2年来,全市共确定省级信息化示范合作组织建设单位70家,采取统一培训信息员、统一信息采集、统一配备电脑和打印传真一体机等硬件设备、统一建立个性化专业网站,帮助合作社建立信息服务平台,大力宣传、推介阜阳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的优质农产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普遍加人“安徽农民专业合作社网”,实现生产在社、营销在网,全面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水平。
  (五)建立和落实三项制度。
  一是落实联系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每个联系单位要确定一名负责同志牵头抓这项工作,并明确一名具体联系人。负责同志每年到联系点开展调研不少于3次,并形成书面材料,每半年向市农委报送1次。二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由市农委牵头、相关部门参加的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部门间沟通和交流,协调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三是建立专家联系制度。市及县市区农业部门中级职称以上技术人员按专业对口联系一个合作社,为合作社生产经营提供技术服务。
  (六)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切实加大宣传力度,重点通过领导讲话、电视专访、开辟专栏、张贴宣传标语口号、送法下乡、科技下乡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活动,深人普及法律知识,讲清合作经济对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重大意义,让农民群众认识到加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是自己发家致富的最好选择,让干部认识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落实中央“多予、少取、放活”
  方针的重要途径,也是自己的职责所在,从而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合作理念和积极性、主动性,形成了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良好氛围。
  二、成效及问题通过以上措施,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初见成效:
  (一)促进了高效农业规模经营,加快了农村土地流转步伐。
  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发展现代农业、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颖州区民强蔬菜生产经营合作社引进示范推广创新茄子种植新技术,使大棚种植大青茄每亩产量最高达到15吨,亩最高纯收人万元以上。在原来2000亩大棚茄子的基础上,带动菜农5000户种植优质大青茄,种植面积达3万亩,吸引就业人员5万余人,年创产值S亿元,综合效益近3亿元,已有40个专职经纪人在河南、江苏、上海、湖北、湖南、浙江、广东、辽宁等近10个省市60多个大中城市建立了固现代农业月....
  定供货办事处,建立了近300个市场销售点,并注册了“新芽”
  牌大青茄商标。太和县大庙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建温室大棚17个,阳光大棚200多个,流转土地486亩。界首市长远种植专业合作社实现了将社员2118亩土地集中连成5大块,进行无地界、大条块的机械耕作。目前,我市家庭承包耕地流转总面积83.55万亩,其中流转人专业合作社面积达8.34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10%。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快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土地流转,加快了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经营步伐。
  (二)促进了农业生产标准化,提高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制定、实施统一的生产技术标准,组织广大社员进行标准化生产,有效提高了农产品的竞争力。如颖上县丝源蚕业经济专业合作社以市县农技部门为依托,投资180万元建成了标准化专用蚕室4000平方米,桑园示范面积2000多亩,引进桑蚕新品种5个,2009年销售总额达800多万元,直接、间接带动1000多户农户发展蚕桑及相关产业经营,人均年增收1000元以上。颖州区现代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生产的“天康”鸡蛋和“天康”冰鲜老母鸡于2007年通过IS09001-2000和HACCP认证,2008年4月通过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同时建立了一万亩绿色食品原料供应基地。目前,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获得无公害、绿色食品等农产品质量认证111个,获得产品商标注册 105个,获得地理标志认证2个(阜南县黄岗柳编和会龙辣椒)。
  (三)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升了农民组织化水平。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产业化经营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织载体,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依托自身的独特优势,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紧密地联接起来,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环节中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阜南柳编协会现有会员企业37家、会员2767人,年销售额近3亿元,上缴税金60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2800元。太和县双浮镇东方现代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以每年每亩500公斤小麦的价格租赁农民1000亩土地,从事高档设施蔬菜生产。
  合作社不仅向社员传授高档设施蔬菜生产技术,同时还灌输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去年又联合4个村从事小麦良种繁育,规模达10000多亩。
  2008年以来连续两年被省农委授予“全省蔬菜10强企业”。
  (四)促进了农民增收,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专业合作,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农民社员在盈余分配、股金分红、二次返利等方面直接增加了收人。如颖州区民强蔬菜生产经营合作社与客户签订购销协议,形成订单种植,使早茬茄子价格由1.4元/公斤提高到3.6元/公斤,仅此一项种植户亩均增收1000元左右。
  颖州区现代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销售收人已突破8000万元,纯利润1100多万元,户均收入为3万多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在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人方面,还是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民的合作意识、诚信意识不断提高,社员在合作社的大熔炉中得到了锻炼,促进了农村和谐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