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研究

 1 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对于咸宁市农业发展的意义咸宁市农业生态旅游开发的重要意义,在于通过农业和旅游业的交叉互融,改变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在农业经济中加入旅游经济的元素,创建和谐的农业生态结构体系,实现咸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 . 1 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全面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咸宁市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培育了新的农村经济增长点,既可以吸收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解决了农村建设与“三农”问题,又可以大大增加农民收入。据实地抽样调查推算,一亩地,种粮食只有1200元的年收益,如果种植花木、兴办“农家乐”,年收入可达4~5万元,成为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
  1 . 2 加速改变思想面貌, 造就新一代高素质农 民发展农业生态旅游不仅需要懂得农业科技的技术人员,还需要各层次的管理、服务人才,通过他们的传播、带动以及和游客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可以转变农民兄弟传统思想观念,提高自身的素质,造就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1 . 3 促进咸宁市农业结构的调整,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在重点考虑基本农业生产的同时,兼顾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需要,并以此为契机,运用全新的农业发展思路,结合新时期产业发展要求,优化、明确新条件下农业的种植、加工、销售、科技、商贸等产业链结构的关系,构建全新的农业结构,最大程度地发挥新型农业潜在的经济效益,形成咸宁市农业发展地全新局面,实现咸宁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咸宁市发展农业生态的优势咸宁宜人的气候、山地大面积的森林、竹海、众多的湖泊水体、极具规模的温泉、丰富多彩又特色明显的农业生态环境,孕育了咸宁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良好生态基质,而其间蕴涵的文物古迹及民俗文化等其他旅游吸引要素,更强化了咸宁度假休闲的吸引力,为咸宁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 . 1 区域生态环境基本良好咸宁地处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全市森林覆盖率为25.3%,被植物界誉为“中国亚热带自然生态平衡之典型”,城市空气污染小,污染指数常年在52以下,适合人的生活与居住。在武汉城市圈范围内,咸宁是生态条件基本良好且具相当竞争力的区域。
  不仅如此,咸宁文化底蕴也较深厚,具有类型多样和独特的人文旅游资源。例如,以三国古战场赤壁为核心的气势恢弘的三国文化享誉海内外;家喻户晓的农民起义者李自成铸就的“闯王文化”;九宫山道教文化、向阳湖文化、文革文化等。
  2 . 2 旅游资源类型齐全, 数量丰富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GB/T 18972-2003),旅游资源可划分为“主类”(8个)、“亚类”(31个)和“基本类型”(155个)三个层次。按照该标准,其中咸宁的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在类型上涵盖了3个主类(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人文活动)和11个亚类,表现出旅游资源类型齐全数量丰富的特征。
  2 . 3 特色鲜明, 空间分布较集中从资源的吸引力来看,咸宁拥有众多特色鲜明、地域组合较好的高品位旅游资源。如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九宫山,气候适宜、风景奇异、动植物丰富,成为一个优良的旅游避暑胜地;山下占地百余亩的闯王陵是我国仅有的农民起义领袖陵寝,是全国重点保护单位,建筑风格独具一格。另外,享誉中外展现三国历史文化的赤壁古战场,被誉为“中南艺术明珠”的陆水湖,以及有“华中第一泉”、“天下第一神泉”之称的咸宁温泉和赤壁五洪山温泉等也都特色鲜明、品位度高。
  从地域结构的空间分布来看,咸宁市山多且特色各异,生态旅游资源分布较为集中,便于整合开发、组团布局。南部通山、通城一线多为中低山,山高路险,以通山九宫山为代表,集秀竹、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瀑布于一身,以险、幽、奇取胜,是登山揽胜、避暑疗养的绝妙之地;中部崇阳、赤壁一线多为低山高丘,以赤壁雪峰山、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