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取消业务招待费的好处及办法(一)

内容提要:文章认为,取消业务招待费可以防止腐败,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端正党风和社会风气,因而国家应该明令取消。文章还就取消业务招待费后如何规范职务消费提出了建议:一是突破业务招待费消费主体思想认识障碍,二是实行职务消费货币化,三是科学核定职务消费标准,四是建立现代财政预算约束制度,五是从上到下形成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大环境。

所谓业务招待费,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为执行公务或开展业务活动需要合理开支的接待费用,包括在接待地发生的交通费、用餐费和住宿费。这是国家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列支管理规定》文件中下的定义,也是从各行政事业单位帐目中反映出来的表象。

然而,社会对业务招待费诟病甚多,一方面是有的单位穷到没有办公经费,干部却可以“挤”出数万元甚至数十万元大吃大喝;而另一方面,纪委出台了这么多规章制度,吃喝之风却没有丝毫收敛。笔者认为,不如国家明令取消业务招待费,实行阳光下的职务消费货币化。

一、取消业务招待费的好处

1、可以有效的防止腐败。

“招待费,是个筐,什么都可往里装”,这句俗话一语道出业务招待费中的暧昧。在一个单位,招待谁、怎么招待,往往都是单位领导说了算,他说招待谁就招待谁,他说怎么吃就怎么吃,而且高档烟、酒和礼品等一些费用都可以打入招待费。它的隐性化、不透明、不规范带来了治理难题,而且与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紧紧联系在一起,不仅易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也为反腐败形成了很大的监督阻力。

比如说,位于阜阳市近郊的阎寨居民组,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建,他们的土地逐渐被征用,可数额不小的征地款却一直没有分到居民手中,而居民组兴建的农贸市场,收入颇丰,居民们更是分文未得。为了解开这一迷团,他们组织查账发现:1991年至1999年,阎寨居民组共收入378万余元,而至1999年7月的结余不足3万元,多数以招待费的名义开支掉了,相当一部分是只记录开支的白条或自制发票。

业务招待费不仅是腐败分子中饱私囊的一个重要手段,而且还是腐败分子的“遮羞布”。在最近查处的原枣阳市市委书记曾宪荣受贿案件中发现,在向曾宪荣行贿的公务人员中,大部分是枣阳市市直机关负责人、乡镇负责人,行贿的开销,则多巧立名目,以招待费等名义在单位账上报销。在四川省盐亭县供销社原主任、党委书记江大志,县棉麻公司前后三任总经理赵培修、蒋国勇、邓勇,建筑老板钟洪亮等多人贪污、贿赂一案中也发现了类似问题,行贿者邓勇也把给江大志等人送礼、行贿的开销全部以会务费、招待费、差旅费的名义进了公司的账。

2、可以有效的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业务招待费是职务消费的一个内容,是一个模糊的“灰箱”,它包括处在某一个特定职务上的公务人员在履行公务时必须的消费;也包括履行公务需要,但不需要那么多或那么奢侈的过度消费;还有那些不是履行公务需要,而是利用职务之便或假借履行公务用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个人消费。假公济私的个人消费和过度的职务消费尤其是故意的奢侈浪费是造成国家行政成本居高不下,国家资产大量流失的重要原因。

在我国,上至国家机关下到大小事业单位和农村,在年度财务预决算中,都名正言顺的列有“招待费”一项,多则上百万,少则几万、几千元,且呈逐年上升之势,有的还对到下面来的各级干部的招待费用标准、陪餐人数做了具体规定。时间一长,人人都这样,吃喝不交钱也就成为正常了。俗话说:“一桌酒饭一头牛,一部小车一栋楼”。据报载,全国一年公款吃喝在2000亿元以上,相当于吃掉一个三峡工程,而1999年全国的教育经费总额也只有3349.04亿元,真是触目惊心。从各地查处的公款吃喝案即可略见一斑。2003年11月底,山东临沂市临沭县纪委通过整治发现,临沭县干部公款吃喝现象明显减少,招待费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00万元左右。也在这一年,石家庄市纪委通过整顿,共控制公务接待1204次,压缩招待费1060万元。杭州市拱墅区纪委经过调查发现:1997年,全区38个单位的招待费竟占到了当年地方财政收入的11%、教育事业费的63%和城市维护费的114%。“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当然有些单位的“招待费”也不完全用在“公务招待”上,“招待费”的支出五花八门,包罗万象。俗话说,“白条收据假发票,吃喝嫖赌全报销”,有的单位将跑项目送的现金,以“招待费”的单据报账;有的吃少报多,虚支冒领,贪污公款。就这样,大量的集体和国有资产在“招待费”的掩护下流失了。

另外,因为招待而浪费的时间和精力就不用说了。正如明朝廉吏海瑞在《督抚条约》中所说:“州县理民事,驿递管过客,祖宗制也。阿谀作俑,流弊至今,县官真做了一个驿丞,知府之身亦当驿丞之半,殊失初制。”

3、可以有效的端正党风和社会风气,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

利用公款大吃大喝是一种严重的铺张浪费和腐败行为,不仅浪费了国家大量资财,而且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败坏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它已经成为腐蚀干部、离间党群关系、败坏党和政府形象、危及党的执政地位的毒瘤和顽疾,绝不可小看。老百姓把公款吃喝叫“官吃”,吃者吃好了“口感”,却差了公仆的“口碑”,损坏了干部“形象”,结果只能是“吃倒”的饭店越来越多,干部与群众的距离越来越远。

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河北省阳原县,在全县财政紧张、办公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一些部门靠打“白条”几乎吃遍了全县上档次的饭店。因长期兑现不了现金,一些饭店只好攥着一把白条被迫关门。有一个餐馆老板拿着欠条找当地法院要账的时候,有关领导竟“理直气壮”地说:“法院没有办公经费,连公车的汽油钱都拿不出来,怎么还你账!”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下岗女工吕碧晶拿出全部积蓄,又向亲戚借了一部分钱,开设餐馆经营,没想到餐馆开业不到3年,就被县里的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赊账拖欠了约47万元吃喝款。今年4月底,吕碧晶关闭了餐馆,把全部精力都放在讨债上。但到目前为止,她却只要回了8000多元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