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过量使用化肥危害的思考(一)

摘要阐述过量施用化肥对农产品质量、粮食安全、生态环境、资源利用产生的危害,分析过量使用化肥的原因,提出防止过度施肥的对策,以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使用化肥;过量;原因;对策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化肥生产国。尽管耕地面积还不到全世界总量的10%,但我国的化肥施用量却接近世界总量的1/3,使用量居全球第四,但过量使用化肥给我国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1过量使用化肥的危害
  过量使用化肥不仅使土壤肥力迅速下降,严重影响作物品质,而且污染物流失,破坏了生态环境,因化学物残留,危害人体健康,同时,还进一步加剧了我国能源的短缺问题。
  (1)给农民带来严重的收入损失。据抽样调查,我国80%的农户习惯凭传统经验施肥,不考虑各种肥料特性,盲目采用“以水冲肥”、“一炮轰”等简单的施肥方法。全国有1/3农户对作物过量施肥,导致农民种地投入不断增加,虽然粮食产量增加,但增产不增收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有的地方由于长期过量使用化肥,只增加成本不增加产量,造成农产品品质低劣,使农民收入增加缓慢甚至降低其收入。
  (2)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由于农田大量施用单元素化肥,其养分不能被作物有效地吸收利用。氮、磷、钾等一些化学物质易被土壤固结,使各种盐分在土壤中积累,造成土壤养分失调,部分地块的有害重金属含量和有害病菌量超标,导致土壤性状恶化,作物体内部分物质转化合成受阻,使农产品品质降低。超量使用化肥使果蔬生长性状低劣,并且容易腐烂,不宜存放。
  (3)导致粮食和农产品安全受到威胁。过量使用化肥极易使庄稼倒伏,而一旦出现倒伏,就必然导致粮食减产,威胁中国的粮食安全;过量使用化肥还容易发生病虫害。使用过量的氮肥,会使庄稼抗病虫害能力减弱,易遭病虫的侵染,继而会增加防虫害的农药用量,直接威胁食品的安全性。一旦食用受污染的农产品,就会对人类身体造成严重威胁,引发中毒及诱发其他病症。
  (4)加剧环境污染。过量使用化肥,当肥料量超过土壤保持能力时,就会迁移至周围的土壤中,形成农业面源污染,使河流、湖泊水体呈富营养化,导致藻类滋生,出现部分河流、湖泊的鱼虾发生死亡的现象。过量的化肥还会渗入20 m以内的浅层地下水中,使地下水硝酸盐含量增加,若长期饮用此类水源就会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1]。据统计,中国每年因不合理施肥造成1 000多万t的氮素流失到农田之外,直接经济损失达300亿元。
  (5)浪费大量紧缺资源。化肥成本之所以居高不下,是因为生产原料紧缺。如氮肥主要以石油为原料,现在则以煤和天然气为主,这些都是我国紧缺的资源。而且每年化肥生产还要消耗大量高品质的磷矿石,而磷矿石也已列入国土资源部2010年后的紧缺资源之列。有数据表明,2004年我国化肥生产消耗约1亿t标准煤,超过国家能源消耗比重5%;每年化肥生产消耗的高品位磷矿石超过1亿t;并消耗了我国72%的硫资源。目前,我国每年生产和消费的化肥量超过4 500万t,而全国氮肥利用率仅有30%左右。如果节约生产或合理使用化肥,就会缓解我国能源紧缺的状况。
  2过量使用化肥的原因
  过量使用化肥,使蔬菜、水果的口感和品质变差,而且在土壤和水体中还会残留有害物质。在很多地方,即使增加化肥的投入量,收成也不会提高。调查表明,过量施肥可能与农技推广、受教育程度、化肥质量、自然灾害等有直接的联系。造成农民过量施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1)科技推广工作不到位。农民种田需要科技指导,就需要有农业科技人员来传播科技知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但农村的许多科技人员先后转行离开了农技推广一线,继续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部分人员知识更新较慢,仍存在“多施肥多收成”的老观念;另有一些农技推广工作者兼负农资任务,因而忽视了实际的农业生产而注重农资销售,无形中促使了化肥的过量施用。
  (2)农民的知识水平较低。传统的农业生产使农民一直深信“高投入高产出”的技术理念,传统的生产观念在农民心中根深蒂固,从而造成不合理的施用化肥现象。一方面,因为各地的土壤肥力不同,农民对适用的农药标准用量和使用时间不明;另一方面,尽管国家经常开展土壤普查工作,但普查数据多用于科研,很少反馈给基层农民,所以大部分农民不了解施用化肥量对土地肥力的影响,只知道多施肥、多增产,不可避免地出现超量施用化肥的问题。
  (3)氮肥行业补贴政策加剧了化肥的过量施用。出于粮食及补贴农业的考虑,政府长期对化肥企业的生产、运输、税收等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扶持。有资料表明,仅免收增殖税一项,就相当于1 t尿素(氮肥的主要品种)获得56元左右的补贴收入,再加上运价、电价、气价等的补贴政策,尿素肥平均补贴160元/t左右。此外,还有国家财政支农支出中与化肥有关的间接补贴,这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农民无节制施用氮肥的状况,国家的财政补贴也使得大量化肥企业得以生存。据调查,全国生产合成氨的企业近1 000家,平均生产规模为2万t,而其中低于平均规模的小氮肥厂竟达800多家,这些小氮肥厂大多技术水平低,耗能大。目前,全国氮肥产量已经严重过剩。有资料显示,截至2008年底,全国尿素年产已达5 900万t,过剩900万t左右。对化肥企业的补贴及财政支农的间接补贴,也对化肥的过量使用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2]。
  (4)化肥质量低、自然灾害等因素加剧了化肥的过量施用。
  3防止过量施用化肥的对策
  随着现代农业科技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过量施用化肥会造成农产品品质下降、土壤功能退化、环境污染加剧及紧缺能源利用率低等一系列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是加强全社会对过量使用化肥问题的关注[3],分析导致化肥过量施用的原因,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减少化肥的过量施用,以生物肥和有机肥取而代之,以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
  (1)提高对合理施用化肥的认识。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户要充分认识过量施用化肥的危害,把合理施用化肥看成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问题。通过合理施肥,解决农业增产不增收、环境污染、作物品质下降、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网络和其他媒介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合理施用化肥的重要性[4],让合理施用化肥的意识牢牢根植于广大农民的意识之中。
  (2)减少对氮肥行业的补贴。目前,在化肥生产严重过剩的情况下,必须改变氮肥生产和流通行业的大量财政补贴的现状。可在维持现有粮食产量水平的前提下,在合理施用化肥的基础上,设定减少氮肥施用量的总目标,逐步增加减少的数量。同时,可改变补贴方式的单一模式,将更多补贴投入培训等其他工作。
  (3)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改变广大农户不合理的施肥方法,向广大农民普及科学施肥的理念和技术。加强和完善配方施肥中的各项技术措施,不断充实完善施肥参数,如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土壤养分利用率、化肥利用率等。在原来检测土壤、植物营养需求的基础上,新增水质、土壤有害物质、化肥农药污染等环境条件分析项目,优化配方施肥技术。同时,要增加有机肥在配方施肥中的比重,加大对微肥和生物肥的利用,协调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之间的关系。通过合理施肥,既保证庄稼旺盛生长,促使增强作物的抗病和防病能力,提高产品产量和品质,又节省能源,保护环境,同时减少农民负担[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