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育的回顾与启迪

(1)专业创始人从国外学习归来,带回计算机新技术。例如张效祥院士、杨芙清院士、金兰教授等从原苏联学习回国,夏培肃院士从英国回国后,成为我国第一批计算机专业教师培训的主要教师。

(2)抽调优秀的高年级学生作为“调干生”,集中培训计算机专业教师。例如,1958年从全国二十多个学校抽调百余名青年教师和“调干生”在科学院计算所分批以教师培训班的形式集中学习“计算装置”原理,在数学所集中学习计算方法和程序设计基础等,教学内容以当时的M3、103机计算机为对象,培训班的学员同时参加了研究所的计算机研制;哈尔滨工业大学从苏联邀请专家带教材组织教师培训;在教育部的部署下,1956年清华大学抽调本校和其他学校三年级学生中转专业学习计算机,不少毕业生成为其他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师。当时,除了专业带头人之外,各学校刚刚成立的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基本上是2 5岁以下的年轻人。

(3)大多采取“以任务带学科,以科研带队伍”的专业发展模式。计算机专业师生在极其缺乏资料、设备和经验的条件下,凭着一股“向科学进军”的激情,发扬自立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开创我国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基业。多数专业面向国防和科学研究需求,遵循教学实践与科学实践、生产实践三结合的原则,组织教师和学生在研制计算机的同时学习计算机设计技术,把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与发展新技术和支持新技术产业结合,让学生德才兼备,既有科学知识又有实际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