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论文鉴评方法提要

一、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论文的内容,包括主题、观点、论据的,因为论文的学术研究价值、运用价值然是头等重要映在内容上。当、反算都但另一方面,形式包括结构、语法、表达手段等对内容有着不容忽视的关联性和影响、两种常见白嘛戳上的弊病一重复与散乱即能说明问题。重复—同一种观点或论证被置于两个或更多的段落,部分等场合的存在,说明作者没有莫锡坤经论济学文提法评方要整理好思路,没有对内容作出条理性的安排,甚至对内容的处理缺少把握;至于散乱—在一段或一部分里出现两或更多的“中心”论点或不应安排在一起的材料、事例、!片段、论证等,或者应服务于一个部分的句子散见于两个或更多逻辑部分之中,更是说明主题、论点不集中,不统一。见形式上的低劣往往包含有内容上的失误。很难相信,一篇结构不完整、次序混乱、语伦次,句子、标点经常出错的文章能够给我们带来学术上的享受。—形式上出毛病大多的人根本不具备向目标(解决理论、J恩想、学术、实践等方面问题)进军的资格。,-论证过程既含有形式上的问题也含有内容上的问题。有时,在此生硬地把形式从内容中割下来的做法是很不明智的,甚至是办不到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形式与内容是密不可分,形就是内容的一部分。因此在实际鉴评时,应在注重内容的基础上,联系地考察内容与形式的得失,而不应机械地区分内容与形式,对内容或形式进行单纯独立的观察。
二、内容鉴评’
主题审查。主题的优劣从根本上决定了论文的优劣,主题的价值如学术价值,研究价值,运用价值也主要地反映了论文的价值。这是因为:(l)主题反映了论文的研究方向或目标,如果这里出了问题,那论证得再好,也只是南辕北辙了。(2)选题充分地反映了作者的研究水平。具有较强研究能力的作者,往往能够较准确地把握社会的脉搏,敢于摸老虎屁股,选取别人轻易不敢碰的又有研究价值的题材作研究对象。而一些“功力低浅”甚至庸俗者往往是,或为哗众取宠,生冷硬僻的题材以为猎奇追新之资,或为图虚名,争实惠,“多出成果”,无意也无力独立经营与研究,却毫无负责地人云亦云,重复他人的劳动,甚至抄袭拼凑,滥竿充数。名为献策献力,实系混水摸鱼,混淆视听。例如,「别人写市场疲软,他一也凑热闹;别人与股票市场,他也赶时髦;别人写企业文化,企业公关,他则来个鹦鹉学舌;别人写计划与市场,他亦步亦趋。然,“英雄所见略同”,不能排除一些有识之士在研究某一领域的同一问题时得出类似结论的可能。但是,那么多拳同的“大路货”文章和观点,逼着我们怀疑中国是否真有那么多“英雄”。(3)主题是统领论文的主干。论文的一切问题的焦点最后都集中于主题本身。(4)我们在评价论文时,主要看它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这些都主要地集中地反映于主题上。判断题的价值是件十分复杂而又十分重要的事。因此,在西方期刊社中,这“「任务是中高级编辑去负责的。显然,评判者必须对有关学科非常在行,且对社会科学理论、观点和社会实践现象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作为一个评判者,他应该时刻清醒地知目前社会出了什么样的毛病,需要什么样的“处方”—理论、方法、手段、措施等;他应该知道目前理论研究的最前线,应知道哪些题旨利于指导实践;他应该知道哪些题材是先进的,:有价值的,而哪些是落后的,拿来糊弄人和吓唬人,只会给理论带来棍乱,.给实践带来迷惑和损害白勺。
尽管主题价值的鉴别是那样的复杂,我们仍可以拟出一些评判的基本方向来:(1)主题具有何种理论价值和意义?它涉及到哪些理论问题或思想方法?主题的成立是否意味着某些理论、思想、观念、原则、规律等得到挖掘,发现或某些改善,某种进展或重大(突破性)进展?(2)试论证或检验主题的先进性:它是否处于理论的前沿行列全与前人、他人的创作比较,被审主题有何优越性与创造性?(3)主题有何现实意义?是否为实践所需?:是否为某一领域的关键问题?是否为某一(些)领域的理论工作者和务实者所关注?(4)主题思想对某一(些)学科、领域或社会有何种性质的贡献?可用于指导哪些实践活动?适用范围有多大?是否具备可实行的起码条件?(5)主题的难度有多大?(6)主题是否经过精心提炼?是否达到足以让人参考受益的高度?(7)主题是否集中,统一,明确?是否存在’多个中心,多层意蕴纠缠不清的情况?(8)主题对读者具有多大的吸引力?会对读者产生怎样的效果?(9)主题是否含有严重的薄弱点、缺陷甚至矛盾、错误?这是基本项。对于某一期刊社来说,除了纯粹的价值(水平)鉴定外,其它具体因素,咖刊物性质,办刊宗旨和方余卜、社会效益、读者、期刊社的经济效益等也必须得到适当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