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原因进行分析(一)

随着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潮流的加剧,特别是随着中国与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崛起,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发展,亚洲各国对构建“亚洲经济圈”的呼声与日俱增。2000年11月在文莱举行的第五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双方就建立紧密经济合作关系达成共识,确定了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目标,并同意10年内成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将对中国与东盟各国经济乃至亚洲、世界的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程的加快,中国与东盟地区将成为继欧盟自由贸易区,北美自由贸易区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初步建成一个拥有约20亿人口,3万亿美元GDP,1.2万亿美元贸易额的自由贸易区,成为世界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中国的影响
  
  目前自贸区即将正式启动,这将给中国的方方面面带来巨大的影响。以下,本文将主要从宏观的层面来具体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中国产生的正面与负面影响.
  1.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中国的正面影响
  (1)从贸易方面来看,将促进中国扩大出口规模,提升出口竞争力。
  目前,中国与东盟在贸易方面发展很快,据中国海关统计,自1993年以来,东盟已经连续11年成为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双方贸易额从1990年的66.91亿美元增至2003年的782.52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20.8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启动后,将会进一步促进中国扩大出口规模,提升出口竞争力,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效果。
  ①通过关税降低,扩大出口规模。通过关税降低导致的贸易创造效应将大于贸易转移效应,东盟会将从其他国家的进口转向自中国进口,从而扩大中国的出口规模。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专家组通过静态模型分析研究表明,自贸区建成后中国对东盟的出口将增加106亿美元,增幅为55.1%。
  ②通过规模效应,提高出口竞争力。据相关资料,到2010年自贸区的GDP将达到3万亿美元左右,区内人口约20亿,这将为中国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因此通过市场扩大引致的规模效应,能够促使中国出口企业降低成本,从而提高出口竞争力。
  ③通过互补性贸易,优化贸易结构。通过与东盟互补商品贸易的发展,将促进贸易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中国与东盟在资源构成、产业结构和工农业产品等方面各具特色,互补性很强。
  ④降低出口市场波动,实现多元化战略。东盟已连续11年成为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自贸区的启动将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东盟国家在贸易上的联系,从而降低我国对欧美市场的依赖性,减少其它市场波动和贸易保护主义带来的出口风险,促进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实现。
  (2)将促进中国吸引外资的增加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中国目前已经是世界上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所带来的投资刺激效应将进一步促进中国吸引外资的增加。截至2007年6月底,东盟国家来华实际投资累计340亿美元;同时中国企业在东盟10国协议投资额近10亿美元。自贸区的启动将给中国企业带来一个更加便利广阔的区域性市场,还可以享受到区内的关税优惠政策,并规避发达国家专门针对我国设置的部分贸易壁垒。
  (3)将促进中国区域经济结构调整。
  我国西南省区同东盟国家地理位置相邻,东盟国家是这些省区的主要出口市场,其与东盟国家的贸易互补性更强,通过与东盟在自由贸易区的框架下加强经济合作,将大大促进这些省区的出口,有力地配合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以及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4)将提升中国整体经济实力。
  首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将通过外贸和投资的增长以及内需的扩大所导致的乘数效应,拉动中国的经济增长,根据东盟专家“全球贸易分析项目”模型的测算,中国GDP将增加0.3%,达35亿美元。其次通过关税的降低,可以增进国内竞争,从而促进中国市场化进程的加快。
  (5)将扩大中国的政治影响力。
  中国与东盟将政治安全也作为自贸区协议的重要内容纳入,通过启动自贸区,与东盟国家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能为中国营造良好的区域政治环境,提高中国的国际政治地位,使我国在世界经贸、政治和安全事务中具有更大的发言权,从而扩大中国的政治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