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定位及内涵(一)

[摘要]确定新建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定位与内涵要以学校的办学定位为依据,突出大学的属性和反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差异性。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定位;内涵
  
  高校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和新建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决定了加强新建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新建本科院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定位问题。而后根据校园文化建设的定位,确定建设的内容。
  
  一
  
  何谓校园文化,学界众说纷纭。从不同角度对校园文化及其内涵的理解和阐述不尽相同,出现诸如“广义说”、“狭义说”、“氛围说”、“第二课堂说”、“课外活动说”、“规范说”、“社区说”、“校园精神说”等不同阐述。潘懋元教授在《新编高等教育学》中,对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作了全面的论述,指出,大学校园文化应包括广义与狭义两个方面。从广义上讲,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活的存在方式的总和。它以生活在校园内的教师、大学生和干部为主要群体,它是在物质财富、精神产品和氛围以及活动方式上都具有一定独特性的文化类型。从狭义上讲,大学校园文化是大学师生员工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学习、管理、交往中逐步形成并获认可和遵循的带有学校特色的价值取向、校园精神、校风、教风、学风、治学传统、行为方式等等的高度概括。
  要科学地认识和把握校园文化的丰富内涵,有必要注意到以下几个基点:其一,校园文化是体现一定学校教育的特点、面貌和个性的特殊文化现象,而不是一个纯粹的“社会性”概念;其二,校园文化是以特定的群体,即一定的师生员工为主要接受对象,以特定的地域,即校园为主要辐射空间的一种社会亚文化;其三,校园文化也应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因素作为其基本构成要件。因此,我们认为,校园文化是以大学师生及管理者为主体,以大学校园物质形态(校园环境、教学设施等)为基础的,以师生特有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为核心的,以校园特色的人际关系、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以及由师生参与的其他文化活动为表征的体现大学精神和学校特色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内涵发展的根基。校园文化是一种潜在的课程,它以营造文化氛围的方式在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校园文化建设水平又是发展水平的标杆,它以文化特有的导向、熏陶功能激励和推动着学校办学各方面品位的提升。
  首先,校园文化具有鲜明的导向功能。校园文化建设中健康向上的活动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寓教于乐的教育作用,不断教育和引导广大师生自觉地实现学校所确定的各项教学和教育目标,使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观念、生活观念以及行为方式等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相对稳定的特有的校园心理素质。
  其次,校园文化建设是扩展高校育人功能之所在。高校的基本职能之一是培养人才。高校培养人才不仅需要课堂上的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需要校园文化氛围的熏陶。校园文化不仅反映出学校的文化传统和学习风气,还反映出学校所蕴藏的发展潜力和创造力,能使师生从无意识接触中获得相关知识的启迪,体现出巨大的育人功能。如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会将教育教学活动导向较高的境界和水平,激发师生的工作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又如学校按照审美的要求加强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在高雅的精神生活中陶冶师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格;再如健康的、积极的校园文化环境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能力、创造思维和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还可以将学生置身于自我提高、自我教育的境地。
  再次,校园文化建设是不断提升校园环境品位的必由之路。校园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着物质、能量和信息,并保持着一种有序状态,不断发挥自己的潜能。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如校园学习环境面貌、自然物、建筑物等设施能体现学校的个性和精神,给学生一种高尚的文化享受;校园制度文化环境如行为规范体系、决策条例体系和管理制度体系等,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质量,影响着受教育者能力和素质的提高程度;校园的行为文化环境如教师高品位的言行举止、学生奋发上进的行为能展示学校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校园精神文化环境能够帮助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科学的态度、开拓创新的思维从事工作和学习。
  最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紧迫任务。新建本科院校是我国高校群体中的一支生力军,担负着为地方建设培育高素质人才的责任,担负着繁荣地方文化事业的重任。校园文化建设搞得好坏与否,既决定着学校建设的内涵发展,又影响着人才的培养质量,还影响着所在地方的精神文明建设。相对于老牌本科院校而言,新建本科院校建校时间短,特别是实施本科教育的时间较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某些先天不足的缺陷,如基础力量薄弱、办学条件较差、办学经验和办学积累相对不足、师资力量相对不足、文化底蕴还不丰厚、对校园文化内涵的理解还不全面等等。同时,为了此前的升本与此后接踵而至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必须花费大量的经费和精力投入校园基本建设,尽可能增加专业与学科、扩大招生规模、招揽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在外延发展上不遗余力。此外,新建本科院校还普遍存在办学特色不突出、办学理念不鲜明、学术制度不健全、学校行政化倾向严重、文化活动层次低、学术氛围不浓、师生整体素质不高等弊端,形成了硬件充实、软件相对虚空和“千校雷同”、“千校一面”的发展态势。在前有标兵和后有追兵的进逼下,新建本科院校需要努力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首当其冲的是要培育自己的校园文化,即办学定位、办学质量、人才培养模式、办学特色等方面,既要向一流大学的大学属性看齐,又要创建出自己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除此以外。别无选择。
  
  二
  
  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确定建设定位,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首要问题。高校的办学定位是指高校向社会提供劳务的品种数量和质量,并对高校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战略地位和发展方向进行战略选择。办学定位是涉及顶层的问题,它关系到学校以后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一所高校如何确定自己的办学定位呢?潘懋元教授曾经指出:“任何一所高校制订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必须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发展方向的确定要根据外部环境与自身特点做出准确的定位;而定位的前提是分类。”高校定位时,要全面把握时代特征,要深入分析社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确立自己的类型及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