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电子商务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一)

[摘要] 电子商务是一门新兴学科,面临缺乏教师、教材和实践的困境。走出目前的困境,就必须构建以CERNET为主的新型实践课程体系,改进实验考核办法。
  [关键词] 电子商务 实践教学体系
  
  自从1998年我国第一笔网上电子商务交易成功,电子商务迅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2000年,教育部开始批准在全国部分高校设立电子商务专业,一个新兴综合性学科及复合型人才培养热潮在全国兴起。但近年来,一些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不甚理想,而许多电子商务企业却人才难求,网易公司的总裁就曾感叹拿着钞票招不来人才,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凸现了高校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环节中的问题,进行高校电子商务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高校电子商务实践教学的困境
  1.缺乏专业教师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由于电子商务专业是新型专业,目前从事电子商务教学的教师没有一个是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的教授,而多是从事其他专业的教师,一类是从事经济管理类的教师,另一类是从事计算机类教学的教师,在讲解电子商务的技术理论和商务理论、案例分析时不能兼备。
  2.缺乏优秀教材
  电子商务整个概念是从国外引入的,需要一段时间来消化;电子商务应用作为一种全新的商务模式和理念,尽管在国内发展速度较快,但还是处于摸索起步阶段,因此这也影响到电子商务教材的编写。目前我国介绍电子商务的教材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原版的外文教材(中文翻译版或原文影印版);二是国内学者自己编写的教材。在原版教材中,一般普通大学生是很难达到阅读原文影印版的,而中文翻译版由于译者外文水平和专业背景的不同,很多可读性不强,而且教材中选择的实例教案全都是以国外的大小公司为背景来阐述的,其中不少选例陈旧或文化差异大,给学生的感觉不真切;第二类是国内学者自编的教材,其中很多具有第一类教材的缺点,能够真正称得上经典的甚少,大部分教材只是介绍一些常识性的知识,在大学其他课程中早有了更深刻的介绍,而真正如何保证电子商务活动安全的细节、流程的教材并无介绍。
  3.缺乏实践锻炼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著名的教育理论家阿特金森认为,学习主体对某一问题的反应倾向的强度是由内驱力强度即需要达到目标的可能性即诱因和目标对主体的吸引力即价值共同决定的。目前,不少学生对电子商务这门课程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去”。如果老师授课的空洞说教太多,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索然了。现代大学生的思维活跃,对新鲜事务具有强烈的参与感,显然填鸭式的教学是无法达到教学目标的,更何况电子商务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因此,教师在电子商务的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动机,尽量采用实验教学或实验演示教学,有条件的学校必须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包括学生实验所需要的设备、开展实验所需要的耗材和学生实验的电子商务系统,如WEB服务器、FTP服务器、EMAIL服务器、CA证书服务器、密钥服务器和模拟银行系统,使学生切身体会到普通电子商务的业务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