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知识经济时代的财务管理创新(一)

【摘 要】 知识经济时代,生产要素和资本结构的变化使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笔者认为,应从财务管理理念、人员素质结构、财务管理机制以及管理所采用的方式、手段等方面,对财务管理的理论和实践进行创新。
  【关键词】 知识经济; 财务管理; 创新; 研究
  
  20世纪是财务管理从独立走向完善的时期。从20世纪初期筹资管理,到二战后的资产管理(内部控制财务管理);从60年代中期的投资管理,再到70年代的通货膨胀财务管理,以及80年代中后期的国际经营财务管理,这五次飞跃性的变化,被称为财务管理的五次发展浪潮。现代企业的管理活动,通过有效的分工和分权的形式,形成了系统的专业化管理模式。在此模式中,有的侧重于物流或人力资源的管理,而有的则主要注重于资金流形式的管理。总之,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是理财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21世纪财务管理所面临的更加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必将对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的研究产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影响。
  
  一、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面临的挑战
  
  (一)现有大多数财务机构的设置与财务人员的素质严重妨碍着信息化、知识化理财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以快、准、全的信息为导向,数字化技术、信息高速公路将使企业的交易、决策信息在瞬间完成,“媒体空间”、“网上实体”使经济活动的空间变小,这就决定了在知识经济时代里,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有很强的专业知识能力、敏锐的处理接受信息能力及科学理财的能力。在机构设置上,企业财务部门应是管理层次和中间管理人员少,强调结构,具有灵敏、高效、快速的特征。而我国现有大中型企业是以公有制为主导的,财务机构的设置成金字塔型,中间层次多,缺乏创新和灵活性,效率低下;财务管理人员理财观念滞后,理财知识欠缺,理财方法守旧,习惯性地一切听从领导,缺乏掌握科学、技术、信息、管理等知识的主动性。因此,现代财务管理中一些较为先进的方法在企业理财中并没有得到真正运用,或者依然穿旧鞋走老路,或者只是停留于形式上的模仿。这与知识经济时代对理财人员、理财机构的要求相距甚远,严重妨碍了信息化、知识化理财的进程。
  
  (二)现有的财务管理理论与内容已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投资决策需要
  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依赖厂房、机器、资金等有形资产,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资产结构中,以知识为基础的专利权、商标权、商誉、计算机软件、人才素质、产品创新等无形资产所占比重将会大大提高。而现有财务管理的理论体系中,与有形资产管理相关的内容较为详尽完善,对无形资产管理则涉及较少。在现实财务管理活动中,许多企业往往低估无形资产价值,习惯通过扩大厂房、增加设备等方法进行资产营运,而不善于利用无形资产进行资本运营。因此,传统的工业经济时代的财务管理理论与内容已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投资决策的需要。
  
  (三)产权理论及制度制约着企业财务的资源配置,加剧了股东、经营者和员工之间的利益冲突
  产权作为一切经济制度的基石,对企业的经济行为起制约作用。财务管理作为企业一项经济管理活动,必然受产权制度的制约。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它改变了企业配置结构,使传统的以厂房、机器、资本为主要内容的资源配置结构变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资本为主的资源配置结构。这时,财务起着“仓库”作用,任何“智力资本”最终都要转化为财务。而现有的产权理论和制度仍然停留在工业经济时代的“两权论”即“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它仍然维护“财务资本雇佣劳动”的逻辑,维护“业主产权论”,忽视了现代经济中人力资本对公司发展的重大作用以及经济增长因素和资源贡献格局的重大转变。
  
  (四)风险理财已是财务管理中的重要问题
  现代企业的理财中,人们已普遍意识到筹资有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投资时收益与风险并存。但是,对知识经济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决策风险、存货风险、开发风险、货币风险、投资风险却意识淡薄,往往不能自觉地去衡量和防范这些风险。因此,如何自觉认识并有效防范、抵御各种风险及危机,使企业更好地发展,已是当前财务管理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亟待创新
  
  人类正在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使传统以物质资本为主要内容的配置结构改变为以知识资本为主的配置结
  构。为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财务管理理论必须以全新的思维方式,拓展出全新的理论视野,表现出与传统财务管理完全不同的新特征。笔者认为,当前应当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创新财务管理的工作机制。
  
  (一)提高财会人员整体素质,优化财会部门管理机制
  财会人员具有较高的整体素质,是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创新的前提。首先要努力从整体上提高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抓好财会人员业务知识的更新,使他们掌握与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有关的各种知识,尤其是要抓好计算机知识、税务、金融、财政以及社会心理学等相关领域基础知识的培训,以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其次,在内部管理上,要大胆引进竞争机制,搞好机构内部人员交流,建立“流动上岗、定期轮岗”制度,激发会计人员学习业务知识的积极性。同时,财务首长要注重改进领导艺术,借鉴西方管理哲学提出的“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学说,努力做到真正珍视、关心、重视人才,增加用人透明度,使人尽其才,达到“士为知己者用”,从而有效杜绝“人在曹营心在汉”的思想游离现象,为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水平提供可靠的人员保证,还要运用先进设备进行财务管理,加快会计信息沟通,不仅人尽其才,而且物尽其用,充分挖掘内部资源。
  
  (二)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推进财务管理方法的网络化、信息化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数字化技术为先导,以信息高速公路为主要内容的新信息技术革命,使信息传播、处理和反馈的速度加快,出现了所谓“媒体空间”和“网上实体”。这就决定了在知识经济时代里,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必须树立牢固的信息理财观念,全面、准确、迅速地搜集、分析和利用信息,进行财务决策和资金运作。知识经济拓宽了经济活动的空间,改变了经济活动的方式,使之呈现出明显的网络化、虚拟化特征。容量巨大、高速互动、知识共享的信息技术网络,构成了知识经济的基础设施,企业竞争将更多地体现在网络上。因此,财务管理要积极采用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先进科技手段,尽快实行财务管理方法的网络化、信息化。
  
  (三)建立适合我国企业发展的筹资系统
  企业筹资是企业根据生产经营等活动对资金的需要,通过一定的渠道,采取适当的方式,获取所需资金的一种行为。企业筹资的基本目的是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筹资理论,自不足论。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筹资一方面是面临全社会资金的普遍短缺,一方面是我国政府管制影响下企业筹资方式的单一和筹资渠道的狭窄,使得目前我国企业的筹资主要是向银行贷款。而同时在贷款协议中缺少各种限制性条款,这样一来,由于银行贷款安全性保障的缺失,从而造成了大量银行不良资产,成为金融领域的一大社会问题。总之,我国目前的筹资系统处于低级阶段,其改革与完善首先在宏观上有三个方向:一是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体制与资金市场;二是加快政府职能的彻底转变,建立明确的产权主体;三是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而对于微观方面的要求则体现在企业筹资主体地位的确立,有自主权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能动性去选择最适合企业的最佳筹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