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那边

  墙那边
  
  ——读《中国式看守所》
  
  文/灵通山
  
  平时我们说到看守所,首先就会联系到罪犯、监狱,这是我们最直观的想法,不过看守所和监狱还是有所区别的。从法律上来讲,看守所是对罪犯和重大犯罪嫌疑分子临时羁押的场所。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以下,或者余刑在一年以下,不便送往劳动改造场所执行的罪犯,也可以由看守所监管。而监狱是刑期较长,一般在两年以上,关押犯人的场所。但是,大家都知道,除非学习法律或者从事这个行业,要么是犯过罪进去的,才对看守所有所了解,大部分人对这些是不了解的,因为谁也没有想到下一个进去的人会是自己。所以,抽出一些时间来学习一下这些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用到的知识,掌握好一种应对方法和心态是必要的。
  
  我们知道,社会是存在分层的,不同群体之间的特质是不一样的。但是,无论你是处于哪个群体里,都和现实存在的看不见的关系网络联系在一起。每个人都要对自己本身进行定位,知道自己是在哪一端,才能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读了陕西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达晋雅著的《中国式看守所》后,我们也了解到了,对于自身定位出来的群体,无论是谁,都有可能出现同样的事。大到官员商人,小到平民百姓,难免都会有意外发生,然后开始跑关系、花钱。其实,很多人有时候都可以免除不必要的折腾,但是,由于平时对于看守所的无知,等到进来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结果花了冤枉钱后还有可能免不了牢狱之苦。
  
  那么到底看守所里面的状况是怎么样的,面对事况我们应该如何面对?
  
  其实,看守所也并非很多人想的那么黑暗。只是里面的伙食简单一点而已,而且一般情况下不会有处罚,除非有人犯事,那就难免不了了。此外,我也了解到了很多人花冤枉钱跑错路的原因了,这些都和心理状态有关,由于平时完全没有预防过,所以一出事立马手足无措。听从了一部分人的意见,然后死命的走关系等。如果不是犯太大的罪,一般关一段时间、罚下款就行了。除非连一天都不想呆了,那就得花代价了。不过,花钱也得有个法,如果花错了,即使再多也没用。
  
  刚开始读《中国式看守所》时,我很惊讶作者达晋雅竟然有这么多的案例。不过得知作者在写作时,历时几年对进过看守所的人、一些官员以及看守所的人进行调查取证,才获得了如此多的例子。不仅对一些司法过程、手段进行了纪实,也帮助读者进行心理分析,让我们能够清楚地制定出个人"应急预案",对于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说明,使得读者更加清晰地了解看守所,不再对其存在太大的模糊。
  
  读完《中国式看守所》后,让我再次明确知道,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心理基础,掌握一种好的心态,可以让我们对于突发状况能够比较得心应手,而不会手忙脚乱。因此,为了避免出现同样的事情,很有必要对这本书进行阅读。
  
  《中国式看守所》达晋雅著陕西电子音像出版社定价:49.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