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正定中学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高一第1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河北正定中学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高一第1次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1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卷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30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弩(nǔ)箭 狙(jū)击 稽(jī)查 棹(zhào)船
B. 行(háng)伍 空穴(xuè)来风 缉(jí)私 谥(shì)号
C. 呜咽(yè) 人才济济 (jì) 干瘪(biě) 蹊(qī)跷
D. 弄(nòng)堂 发生口角 (jiǎo) 悄(qiǎo)无声息 赧(nǎn)颜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
A.黄帝陵前的这两棵古柏,至今依旧蓊郁苍翠,令观瞻者心中生出无限遐思。
B.我们与亲人相伴的每一刻,最不应该吝惜的是那份能慰藉彼此心灵的关爱。
C.狗尾巴草活像狗尾,茎纤细坚挺,叶修长,它们散漫地生长在夏秋两季。
D.只要孩子们如往常般走进学校读书嘻戏,希望就会萌生在灾区人们的心中。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中国申办世博会,就是希望和世界各国人民一起,探讨人类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为谋求共同发展作出我们的贡献。
B.大灾大难激发了民众的爱国心和民族的凝聚力,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经济繁荣的强大精神力量。
C.第24届世界大冬会开幕式的文艺演出有“相约冰城”“凝聚中华”“和谐世界”“青春与未来”四部分组成,既展示了东道主哈尔滨的文化风貌,也展现了世界各国大学生的青春风采。
D.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各大海区出现异常的频繁台风活动,这些异常使得人们对台风的活动难以用过去的规律掌握其变化情况。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逐步推广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能源,是 环境恶化的正确选择。
②原中共河北省委书记程维高的秘书李真,滥用手中的权力,上下______,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大肆侵吞国家财产,收受巨额贿赂。
③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画大师张干千,人物、花鸟、鱼虫、走兽无一不精,尤其_____画山水。
A.遏制 勾通 善于 B.遏制 勾通 擅长
C.遏止 沟通 擅长 D.遏止 沟通 善于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今年6月27日,上海闵行“莲花河畔景苑”一幢十三层的在建商品房居然齐根倒下,这令从事建筑设计多年的老专家也叹为观止。
B.这两个企业原来关系密切,好得不可开交,但是自从资金拆借问题闹僵了之后,关系就紧张了。
C.那天回到家,似乎已经七月流火了,我加了点衣服,看看日历,果然已经立秋,我竟然不知道。于是我又感慨了一番,时间过得真快。
D.阳春三月的一天早晨,宜宾合江门广场迎来了越来越多的游客,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在广场上表演太极拳,引来无数行人侧目观看。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儒家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_____ __ __ _____ ______ ______
①既有《论语》,则有《孟子》。
②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
③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做苏格拉底,把孟子比做柏拉图,
④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
⑤《史记》说:“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
A.④②①③⑤ B.①②④⑤③
C.①④②③⑤ D.④①②⑤③
7、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①吾从而师之。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③外连横而斗诸侯
④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⑤序八州而朝同列
⑥侣鱼虾而友麋鹿
⑦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⑧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⑨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A.①②⑧/③⑤⑥⑨/④⑦ B.①⑥/②⑧/③⑤⑨/④⑦
C.①②⑧/④⑦/③⑤⑨/⑥ D.①⑤⑥/②⑧//④⑦/③⑨
8、下列句子分类正确的是( )
①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③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④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⑤树之以桑。
⑥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⑦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⑧非我也,岁也。
⑨铸以为金人十二。
⑩不拘于时。
A.①②⑧/③⑨/④/⑤⑥⑩/⑦
B.①⑥⑧/②⑦/③/④⑩/⑤⑨/
C.①⑧/②⑦/③⑨/④⑩/⑤⑥
D.①⑥⑧/②⑦/③⑨/④⑩/⑤
9、下列句子中全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①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②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③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④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⑤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⑦或师焉,或不焉 ⑧履至尊而制六合
⑨赢粮而景从 ⑩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①②④⑤⑥⑦⑨⑩ B.①②③⑤⑥⑧⑨
C.①③④⑤⑥⑦⑨⑩ D.①④⑤⑥⑦⑨⑩
10、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 秦王还柱而走
吾尝终日而思也
B.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蒙故业,因遗策
C. 以五十步笑百步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D.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及视听之娱
圣人之所以为圣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风”“雅”以后有李杜
苏渊雷
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他们继承了诗三百篇以来美刺①比兴的形式,楚骚一派芬芳悱恻的风格,汉魏乐府抑扬顿挫的章法,以及六朝民歌清新婉丽的语调,而加以变化运用,又继承又创新,写出了许多完整美好的诗篇,不但丰富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宝库,而且也树立起一块古典诗歌发展史上的里程碑:“风”“雅”以后有李杜。“风”偏于反映民情,是抒情的;“雅”偏于批评时政,是讽喻的。换一句话说,风大体是一种民歌,其中浪漫主义写作方法多一些;雅大体是一种叙事诗,其中现实主义写作方法多一些。因此,外国文学史上的理论(指“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搬到中国来,虽然也可以适用,但总觉得没有“风”“雅”两个字来得集中概括。而“骚”则兼有“风”“雅”之长,也就是兼有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长。李杜作品同是从“风”“雅”“离骚”变化出来,但李偏于“风骚”,而杜则偏于“骚雅”。李杜风格形成流派之后,即取风雅二字而代之。从此,诗人由于性格和学识关系,不免有所偏向。其间唯号称“大家”的,得体兼风雅,追攀李杜,蔚为一代的“新声”。换句话说,就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互相结合,相得益彰。就此点论,则“风雅”――李杜这条线,始终贯穿于两千余年古典诗歌的发展史中而未尝间断。
“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几乎同时出现在当日的诗坛,恰恰是那个充实而光辉时代的两面鲜艳无比的旗帜。他们有时用一种清新刚健的调子,歌唱那统一繁荣、乐观向上的时代;有时又以诗人特有的敏锐,带着沉郁顿挫的感情,描述着盛极而衰的苦难,并对苦难中的生灵寄予深切的同情。一句话,弥漫着当日整个诗坛的是一派积极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精神,而李白和杜甫又恰恰是通过复杂的生活遭遇,各以特异的风格,在最大的一致上,展现了那个不平凡时代整个民族的命运和动荡的灵魂。这就是伟大的诗人李白和杜甫为什么能够在悠久的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始终站在诗歌艺术的最高峰,以全力陶铸灵魂、鼓舞人心的缘故。
注:①美刺:实质上是对诗歌内容或赞美或讽刺。
11.下列对“蔚为一代的‘新声’”在文中含义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指李白和杜甫创作的许多完整美好的诗篇。
B.指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既反映民情又批评时政的诗篇。
C.指李白和杜甫之后,那些号称大家的诗人所创作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互结合、
相得益彰的作品。
D.指李白和杜甫诗歌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精神。

12.下列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李白和杜甫的诗歌虽然同是从“风”“雅”“离骚”变化出来,但李诗偏于“风骚”,而杜诗则偏于“骚雅”;“风雅”――李杜这条线,贯穿于两千余年古典诗歌的发展史中。
B.中国古代诗歌的优良传统,用“风”“雅”两个字来代表,比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来得集中概括。
C.“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之所以成为时代的两面鲜艳无比的旗帜,是因为他俩几乎同时出现在当日的诗坛,而且各以“风骚”和“骚雅”见长。
D.李白和杜甫继承了风、雅、离骚、汉魏乐府以及六朝声律的优良传统,并加以变化运用,各以复杂的生活遭遇,创作了反映那个时代的作品,展现了那个不平凡时代整个民族的命运和动荡的灵魂,成为“风”“雅”之后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并峙的高峰。
1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和杜甫都运用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都创作了能体现那个不平凡时代整个民族命运和动荡灵魂的作品。
B.李白和杜甫既继承过去,又融合时代,为中国诗歌开辟了一条宽广而坦荡的道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
C.在李白和杜甫风格形成流派之后的诗人,一般诗人或沿着李白流派的方向发展,或沿着杜甫流派的方向发展,而一些“大家”则沿着兼具李杜之长的方向发展。
D.李白总是用一种清新刚健的调子,歌唱那统一繁荣、乐观向上的时代,而杜甫则总是以诗人特别的敏锐,挟着沉郁顿挫的感情,预感到盛极而衰的苦难,并且寄予深切的同情,充分显示了各自特异的风格。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9分)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欧阳修读其赋,谓曰:“君辞气似沂公①,未可量也。”签书昭庆军判官,秩满②,当试馆③职,辞曰:“起家为官,本代耕尔,愿以守选余日,读所未见书。”宰相善其志,以通判明州。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编修中书条例。自太常丞当转博士,超改右正言;明日,直舍人院;又明日,判流内铨④:皆神宗特命,举朝荣之。
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归报,神宗善之,以将知审官西院,判尚书兵部。
进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为同进所忌。会治太学虞蕃讼,释诸生无罪者,蔡确、舒?因陷之,逮其父子入御史府,逾月得解,黜知蕲州。
明年,以龙图阁待制起知郓州。上元⑤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召为兵部侍郎。
绍圣初,章?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黜元钓诸臣,奏发司马光墓。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哲宗纳之。崇宁元年,抚定鄯、廓州。边臣欲举师渡河,朝议难之。将独谓:“兵机不可失,愿从之。”未几,捷书至。将以复河、湟,功转特进。
御史中丞朱谔取将旧谢章表,析文句以为谤,遂以资政殿大学士知河南府。言者不已,降资政殿学士,知颍昌府。政和初,卒,年七十五。谥曰文定。 (选自《宋史•许将列传》)
注释:①沂公:王曾,仁宗景钓间右相。②秩满:官吏任期届满。③试馆:古代科举考试时应试人居住的场所。④流内铨:官职。专管考试选人、判决案例等事。⑤上元:即元宵节。⑥元钓:宋哲宗元钓元年,司马光为相,废王安石新法。后章?、蔡京为宰相,称司马光等人为“元钓奸党”。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皆神宗特命,举朝荣之 荣:赞誉
B.及肄射,将先破的 的:箭靶中心
C.吏籍为盗者系狱 籍:登记
D.边臣欲举师渡河,朝议难之 难:危难
1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许将为官才能的一组是(3分)
①君辞气似沂公,未可量也②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编修中书条例③是绝其自新之路也④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⑤将虽弗禁,其俗自息⑥发人之墓,非盛德事
A.①③⑤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②④⑥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许将在昭庆军判官一职任期满后,朝廷准备让他任试馆职,但许将却愿做地方官,并希望能多读书。后来神宗非常赏识他,在短时间内把他擢拔数级,
B.契丹大举进犯代州,并派遣使者要求宋朝割让代州。而当年应该出使辽国的官员由于惧怕不敢前往,于是许将主动请缨,毅然出使辽国,并圆满完成任务。
C.许将在郓州任职时,反对让为盗者皆尽入狱,并将他们全部释放。此后,民无人犯法,就连喜欢聚众谤言朝政的士人,也不再非议朝政。
D.御史中丞朱谔用许将过去章表中一些语句,据此诬许将诽谤朝政。徽宗将许将贬为河南知府,朱谔又进谗言,许将又被免除资政殿大学士,任颖昌知府。
第Ⅱ卷
四、(20分)
1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会治太学虞蕃讼,释诸生无罪者,蔡确、舒?因陷之。(5分)

⑵与蔡卞同肆罗织,黜元钓诸臣,奏发司马光墓。(5分)

1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 ,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
(4) ,吞二周而亡诸侯,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5)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2题。
江南无雪
刘长春
故乡的冬天留给我童年与少年的,是飘雪的记忆。
向暮时节,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着跑得飞快,气温骤降到零下几度的时候,大人们抬头望一眼灰暗的天空,说是“快要下雪了!”
不一会儿,先是赶赶咐咐的“雨夹雪”,那雨点伴随天然六角的晶体敲打着屋背的黑瓦,就如音乐家灵巧的手轻轻地划过琴键,丁丁东东。多少年过去了,这碎玉之声还萦回在我的耳际。夜里总是睡不稳,会几次三番爬出被窝拉开窗帘看一眼,外面是不是真的下雪了。雪,说不上是什么时候,在人不知不觉中斜刺里飘落了。屋外,清冷的月光下,没有人踏雪而行,用不着着急,像林冲那样,一步高,一步低,踉踉跄跄,捉脚不住,雪夜上梁山。路上无人,田野无人。只有被风追逐着的雪,上下旋转着,左右飞舞着,飘飘洒洒,疏疏密密,忽而转身腾空,忽而前展双臂,然后,一头扑向期待拥抱她的大地。我想象这是在灯光雪亮的舞台上,大自然正在上演一场优美的舞蹈,而雪的舞蹈是一种诗意的语言,关于天的辽远,关于风的吟唱,关于云的彩衣,关于雨的精魂……满心欢喜地躺回被窝,睡梦中又好像听见了,那纷至沓来的雪的脚步──走进我家的院子了,铺在你家的门槛外了,镶上他家的窗台了,漫过田间高高低低的小路了,平齐河边弯月似的石桥了……
清晨推门,眼前一亮:昨夜隔壁瓦屋纸窗外的世界,一片洁白。昨日地上堆满落叶还显得一片狼藉的院子,现在被大雪掩盖,像在上面盖了一块洁白的手巾;两株挺拔的枣树,威风凛凛地披挂着银色的甲胄,从四面八方伸出雪白的手臂,指向天空;小河结了厚冰,听不见流淌的声音,没有桥,也无须桥,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吸引着人一直走到对岸。河那边是田野,眺望与地平线相接的远处,也是覆盖了皑皑大雪的白线。那白雪是披在原野身上冬天的被子。在那里,“大地也睡着了──这不是长眠,这似乎是它辛勤一年以来的第一次安睡。”(梭罗《冬日漫步》)
当我不再是孩子,而是孩子的父亲的时候,关于雪的记忆也就逐渐淡漠了。孩子们却没有忘记童话里的白雪公主,向往冬天,向往寒冷,向往雪花飘飘的日子……可是冬天已经变得暖和了,没有寒冷,也没有雪。有几个冬日,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赶着跑得飞快,气温又骤然下降了,看样子是下雪的天气。还在上小学的儿子,迫不及待地问我:“爸爸,什么时候下雪?”我说:“快了,这天准下雪!”可是,雪,向往中的雪,孩子眼里的雪,被人千呼万唤着的雪,总是没有落下来。是啊,“你的睫毛上和舌头上/没有落过甜雪花/怎能说懂得温柔/你没有审视过六角的雪花/你没有见过积雪成冰/没有听过夜半的冰裂/怎能说懂得创造、破坏和一尘不染的纯洁……”(邵燕祥《雪》)
江南的冬天怎么不下雪了?四季不再分明了?──我回答不上。也许,孩子长大了,长了知识,一切都会自己解答。
但是,我盼望雪,依然想念过去有雪的日子。“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现在,我家里有酒,有“火炉”,独酌以外,也喜欢雪夜有人敲门,举杯共饮,作通宵长谈。明朝酒醒,不妨雇一条小舟,一起往东湖看雪……
19.第三段中,作者写了哪些“飘雪的记忆”?请分条写出。(4分)
答:    
20.请简析第四段的表达特色并概括雪景的特征。(6分)
答:  
21.第五段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6分)
答:    
22.本文题为“江南无雪”,文中却大量写雪,请结合全文探究这样安排有哪些意图。(6分)
答:    
六、(60分)
23.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这样一些幸福的人,他们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有这样一些幸福的人,他们将自己的希望变成别人梦想的种子;  
有这样一些幸福的人,他们把自己的痛苦化作他人的幸福;  
……  
以“做一个幸福的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河北正定中学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高一第1次考试
语文答案

1、A (B穴(xué) 缉jī C济济 jǐ D弄lòng 角jué)
2、D 3.A B暗换主语,改“了”为“的”C.句式杂糅,可删去“组成”,也可将。“有”改为“由”D定状位置不对,应为频繁出现异常的台风活动
4、B 5.C(A.感情色彩不当。叹为观止,赞叹观赏的对象精妙之极、完美之至。B形容没法解开或摆脱D “侧目” 形容敬畏。也指斜着眼睛看人,形容愤恨)
6、D 7、B (①⑥为意动用法/②⑧名词活用为动词/③⑤⑨使动用法/④⑦名词作状语)
8、C (①⑧为判断句/②⑦为宾语前置句/③⑨为定语后置句/④⑩为被动句/⑤⑥为状语后置句)
9、D 10、A(A都为连词,表修饰B第一个为“趁着”,第二个为继承C第一个为介词,表“凭借”,第二个为连词,表目的D第一个为“用来……,第二个为“……的原因”)
11. C(由原文“号称大家的,得体兼风雅,追攀李杜,蔚为一代的新声。换句话说,就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互相结合,相得益彰”可知。)
12. C(强加因果)
13. D(D推理不合逻辑:原文是“他们有时……有时……”,此项中说“李白总是……而杜甫总是……”;此项中“……充分显示了……”绝对化
14.D(难:认为困难。例:1.今不行礼于卫,而藩其君舍以难之。--《左传》。2.是以圣人犹难之。--《道德经》。A.赞誉。 B.例:有的放矢。C.例: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15.C(①⑥有误)
16. B(不是“主动请缨”,而是奉诏使辽)
17.⑴适逢审理太学生虞蕃诉讼一案,(许将)释放了一些无罪的太学生,蔡确舒?借机陷害许将。(“会”1分,“治”1分,“释诸生无罪者”倒装句1分,“因”1分,句意通畅1分。)
⑵)(章?)与蔡卞(蔡京之弟)一起肆意虚构罪名,降职流放元钓党诸臣,并上奏要掘元钓党首司马光墓。(“肆”1分,“罗织”1分,“贬谪”1分,“发”1分,句意通畅1分)
19.①听落雪的碎玉之声;②多次爬出被窝看雪;③梦中的雪景。(本题4分,答出1点1分,2点3分,3点4分)
20.运用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由近及远描写雪中的景物,突出雪后的洁净、辽阔和宁静。( “手法”2分,答出两种即可;“由近及远”1分。“特征”3分,“洁净”“辽阔”“宁静”各1分)
21.内容上:表达了盼望之强和失望之深。形式上:①照应题目;②承上启下,从上文的雪景描写、雪天盼望引起下文对“江南无雪”的思考和忧虑。(“内容”2分,“盼望”与“失望”各1分;“形式”4分,每条2分)
22.①以昔日大雪反衬今日无雪,表现对环境恶化的忧虑和希望环境早日改善的愿望。②以我童年赏雪和儿子童年无雪可赏对照,希望孩子有快乐丰富的童年,能更好地认识自然和人生。③以现实的无雪和想象中的夜饮赏雪映衬,表达对人生美好情趣的渴望。(要求答出两点,一点3分。意思对即可)
附:[文言文阅读材料译文]
许将,字冲元,于仁宗嘉钓八年(1063年)中状元。欧阳修读其赋时说:“君辞气似沂公(王曾,仁宗景钓间右相),未可量也。”任命他为昭庆军判官。任期满后,宋朝廷准备让他任试馆职。(得馆职是当时仕途青云直上的龙门,也是许多以荫入仕的人梦寐以求的。)许将却认为:“起家为官,本代耕,愿出为地方官,读所未见书。”宰相对他的读书志向很赞赏,让他任明州通判。(宋神宗听说这个状元爱读书),神宗便召他进宫(谈话)。神宗(很赞赏他的才能),任命为集贤院校理。由太常寺本当转任博士,但神宗又破格提拔他为右正言,第二天入值舍人院,第三天判流内铨。这是神宗使用的特别任命,举朝上下都赞誉许将的才能。
契丹以20万兵力压代州境(大举进犯代州),并派使者前来要求宋朝割让代州。(过去契丹与宋朝定期在代州谈判),这次原定的宋朝使者不敢去(而轮到当年出使辽国的官员惧不敢行),朝廷因而改派许将去。许将对神宗说:“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许将行前到枢密院认真地查阅了有关代州的一切档案,作了充分准备。许将来到代州境时,契丹人爬满房上观看并喊叫:“看南朝状元。”当许将与契丹人进行肄射时,许将先射中。契丹使者萧禧在宾馆以礼迎接,谈判时,萧禧果然提起代州事,许将随问随答,不失国体。回来后把情况报告神宗,神宗对许将大加赞赏,先后任许将为知审官西院,尚书兵部。
又进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神宗对许将的重用)引起朝臣的忌妒。在审太学生虞蕃讼学官一案时,他(反对牵连太广而)释放了一些无罪的太学生,蔡确舒?借机陷害许将,把他们父子都抓进了御史府,一个多月才放出来,许将被降职任蕲州知州。
第二年,以龙图阁待制到郓州任职,元宵节那天,一些官吏登记为盗者并使之皆尽入狱,监狱人满。许将说:“这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于是全部释放。此后,民无一日犯法,牢狱空无一人。父老叹曰:“这是建狱56年来第一次空牢也。”郓州曾有一帮士人喜好聚众谤言朝政,许将虽然没有制止,至此也消失了。许将被召为兵部侍郎。
绍圣初年,许将任吏部尚书。(当时)奸臣章?为相,与蔡卞(蔡京之弟)罗织元钓诸臣罪名,并上奏要掘元钓党首司马光墓。哲宗问许将该怎么做。许将说:“发人之墓,非盛德事。”哲宗采纳了他的建议。
崇宁元年,鄯、廓州抚定。当时边将要求兴师渡河西攻,朝中大臣议论,皆有惧色,独许将说:“兵机不可失,宜速进军。我愿意跟随大军出征。”不久,很快传来捷报。许将因收复了河、湟,因此加“特进”(宋朝的最高荣誉奖励)。
(哲宗死后,徽宗即位,一些奸臣密谋要贬许将)。御史中丞朱谔找到许将过去章表中某些语句,诬为诽谤朝政。徽宗将其贬为保留资政殿大学士到河南任知府,朱谔又进谗言,徽宗又免除资政殿大学士,到颖昌任知府,后来又迁任大名知府。政和初年,卒,享年75岁。谥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