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初二生物第五单元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检测题(附答案)


2014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好题训练
 
一.选择题(共22小题)
1.(2014•临沂)关于动物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动物可以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
 B.进入动物体内的食物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尿素等物质
 C.动物的遗体或粪便经过分解者分解,产生的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
 D.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组成自身物质
 
2.(2014•贵阳)动物通过呼吸将体内的部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体现了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  )
 A.维持生态平衡B.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C.帮助植物传粉D.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3.(2014•岳阳)下列关于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能制造有机物B.维持生态平衡C.促进物质循环D.帮助植物传粉
 
4.(2014•娄底)有一种鬼针草的植物,当人在草丛中行走时,裤角上常沾上一些鬼针草带刺的“针”,人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  )
 A.人对鬼针草不会产生作用B.有利于鬼针草生长
 C.人能够帮助植物传播种子D.有利于植物的变异
 
5.(2014•成都)下列有关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
 B.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动物能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
 D.动物能够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
 
6.(2014•桐城市)麻雀因啄食农作物曾被列为害鸟,我国开展过“剿灭麻雀”行动.这种做法最主要的危害是(  )
 A.破坏生态平衡B.减少农作物的病虫害
 C.影响农作物的传粉D.影响农作物种子的传播
 
7.(2014•郴州)动物作为生物圈中的消费者,其作用主要体现在(  )
 A.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B.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帮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D.以上三项都正确
 
8.(2014•烟台)捉蜻蜓时会观察到其翅前缘深色的“翅痣”(如图),它可使翅在快速振动时不易折断.科学家受到启发,在飞机机翼的前缘焊上加重装置.这项技术属于(  )

 A.克隆B.生物反应器C.仿生D.移植
 
9.(2014•济宁二模)自然条件下,生态系统能够在较长时间内维持相对稳定,如图体现了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表示光合作用,②表示呼吸作用

 B.乙固定能量的多少决定丙、丁的数量多少
 C.乙、丙、丁构成的食物链是乙→丙→丁
 D.能量沿食物链流动,在丁这一级积累最多
 
10.(2014•广东模拟)中药蟾酥来自(  )
 A.青蛙的毒腺B.蟾蜍的毒腺C.大鲵的毒腺D.蝾螈的毒腺
 
11.(2014•镇江模拟)林业生产中利用灰喜鹊防治松毛虫的方法属于(  )
 A.物理防治B.生物防治C.化学防治D.自然防治
 
12.(2014•老河口市模拟)下面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科学发现在基因工程中,科学家能够让某些病毒携带动植物或微生物的某些基因进入正常细胞,来达到转基因或基因治疗的目的
 B.动物在生态系统中能促进物质循环
 C.我们常制作泡菜是利用了醋酸菌的生物发酵
 D.基因是染色体、DNA、细胞核关系中的最小单位
 
13.(2013•云浮)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可以挂在动物的皮毛上,这说明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  )
 A.维持生态平衡B.对植物生活造成危害
 C.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D.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4.(2013•贵阳)下列不属于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是(  )
 A.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B.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帮助植物传粉,传播果实和种子D.能够净化空气,提高空气质量
 
15.(2013•青岛)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的一部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这体现了动物在自然界中_____的作用(  )
 A.维持生态平衡B.作为分解者分解有机物
 C.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D.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6.(2013•聊城)研究发现,周氏啮小蜂在杀灭美国白蛾方面,与其他鸟类吃其蛹有所不同.它是在瞬间将受精卵注入美国白蛾的蛹内,利用蛹内的营养物质繁殖自身后代,从而杀死白蛾.这一事实说明,动物在自然界中能够(  )
 A.维持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B.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帮助植物传粉受精D.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
 
17.(2013•贺州)农民为了提高大棚农作物的结果率,在棚内放养了一些蜜蜂,这体现了动物在自然界中的(  )作用:
 A.帮助农作物传粉B.维持生态平衡
 C.帮助农作物传播种子D.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8.(2013•云南)下列有关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不正确的是(  )
 A.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B.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动物能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D.动物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19.(2013•娄底)科学家受长颈鹿血液运输原理的启示,设计出适于在太空中使用的宇航服.该生物技术属于(  )
 A.转基因技术B.生物反应器C.发酵技术D.仿生技术
 
20.(2013•南平)油菜花开常引来成群的蜜蜂,蜜蜂对油菜的作用是(  )
 A.提供养料B.防治害虫C. 延长花期D.帮助传粉
 
21.(2013•葫芦岛)下列不属于仿生技术的是(  )
 A.蝙蝠的回声定位与雷达B.生物方法防治病虫害
 C.萤火虫与冷光D.乌龟的背甲与薄克建筑
 
22.(2013•黑龙江)下列不属于仿生的是(  )
 A.宇航服B.蛙泳C.薄壳建筑D.雷达
 
二.填空题(共4小题)
23.(2014•恩施州)草莓适应性强,省肥,易管理,是一种效益好的经济作物.在一封闭的草莓大棚中,某生物兴趣小组测量了48小时内棚内二氧化碳的含量,绘制了如图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你认为曲线ab段下降的原因是 _________ ,草莓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_________ .
(2)为了提高草莓产量,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建议果农:晚上适当增加光源,开花期间,在棚内放养一群蜜蜂,你建议果农在bc端还可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___ .
(3)为了增加草莓的甜味,合力施用含 _________ 的无机盐可以达到目的.
(4)有的一株草莓上开了很多花或结了很多果,有经验的果农并未全部保留,而进行疏花、疏果,且保留少数,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保留的果实有充足的 _________ 供应,提高草莓品质.

 
24.(2014•湘潭)动物在生物圈中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_________ (判断对错)
 
25.(2013•漳州)树的梦最多.每粒细小而坚实的种子,都藏匿着一个伟大的梦,藏得太深太隐秘,被禽兽吞吃,它却暗自高兴.【经过粗暴的牙齿咀嚼,胃液无情地消磨,它还是完完整整的】,回归到大地.由于禽的飞翔、兽的奔跑,它被带到了树梦也梦不到的地方.请回答:
(1)种子在结构层次上属于 _________ ,它由 _________ 发育而来.
(2)括号句子中的“牙齿”应是 _________ (选填“犬齿”或“臼齿”);“完完整整”主要是指种子结构中 _________ 的完整,因为它是幼小的生命体.
(3)上述资料说明动物能帮助植物 _________ .
(4)禽的飞翔消耗了大量的氧气,需要借助体内特殊的结构? _________ 来辅助呼吸.
 
26.(2013•黔江区模拟)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绿色植物利用太阳的光能,制造有机物,不仅养活了自己,还养活了虫和鸟,所以它是生态系统中的 _________ .
(2)图中的虫和鸟是生态系统中的 _________ ,它们不仅能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而且直接或间接地以 _________ 为食,促进生态系统的 _________ .
(3)图中的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通过①②③可以看出,它们的生活依赖于动植物遗体中的 _________ ;通过④可以看出,动植物遗体被分解后产生的 _________ 又能够被植物重新利用.
(4)综上所述,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是 _________ 的关系.

 
三.解答题(共4小题)
27.(2014•湖北)如图,是农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请回答有关问题:
(1)要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需要添加的成分是非生物部分及 _________ .
(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 _________ 进行的.
(3)端午节粽子的主要成分是糯米,糯米的营养成分来自水稻种子的 _________ .
(4)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国上下曾经开展过剿灭麻雀运动,原因是麻雀会啄食农作物子实,结果消灭麻雀后农作物产量不升反降.由此可见动物在维持 _________ 中起重要作用.
(5)灌溉条件良好的地区,夏天天气越是晴好,光照越强,水稻的产量就越高;越是阴雨连绵,光照越弱,水稻的产量就越低.根据上述事实,你能否就光照与光合作用之间的关系提出一个探究的问题呢?
你的问题是: _________ .

 
28.(2013•牡丹江)请将下列生物技术与其具体应用用直线连接起来
转基因技术 以菌治虫
生物防治技术 薄壳建筑
仿生技术 制作酸奶
发酵技术 乳房生物反应器.
 
29.(2013•贵阳)请将动物的一些奇妙的行为(左侧)及其在仿生学上的运用(右侧)用线段连接起来.
 
30.(2013•黑龙江模拟)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绿色植物利用太阳的光能,制造 _________ ,不仅养活了自己,还养活了虫和鸟,所以它是生态系统中的 _________ 者.
(2)图中的虫和鸟是生态系统中的 _________ ,它们不仅能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 _________ ,而且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促进生物圈的 _________ 循环.
(3)图中的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 _________ 者,通过①、②、③可以看出,它们的生活依赖于动植物遗体中的 _________ ;通过④可以看出,动植物遗体被分解后产生的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又能够被植物重新利用.

2014年07月29日丫丫的初中生物组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2小题)
1.(2014•临沂)关于动物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动物可以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
 B.进入动物体内的食物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尿素等物质
 C.动物的遗体或粪便经过分解者分解,产生的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
 D.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组成自身物质

考点: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分析: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
解答:解: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动物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说明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发展中,形成相互依存,相互适应的关系.
故选:A.
点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者相互依存,都在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都能把有机物转化成简单的无机物,不要误认为只有消费者和分解者才能分解有机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离不开生产者和分解者,消费者不是必需的成分,但它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2014•贵阳)动物通过呼吸将体内的部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体现了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  )
 A.维持生态平衡B.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C.帮助植物传粉D.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考点: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分析: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是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解答:解:A、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而动物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A错误;
B、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因此,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的一部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这体现了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正确;
C、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采蜜,C错误;
D、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D错误.
故选:B
点评: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应从维护生物圈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按照生态系统发展的规律办事.各种动物在自然界中各自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用辨证的观点来看待动物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和有害的一面,合理地保护和控制、开发和利用动物资源.
 
3.(2014•岳阳)下列关于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能制造有机物B.维持生态平衡C.促进物质循环D.帮助植物传粉

考点: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分析:动物能够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解答:解:A、动物不能制造有机物,靠现成的有机物为食物.A叙述错误;
B、动物是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上的重要一环,其数量的变化会引起其他生物数量的变化,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关键作用.B叙述正确;
C、动物的呼吸作用能够分解有机物,释放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叙述正确;
D、有的动物如蜜蜂采蜜的同时帮助植物传播了花粉.D叙述正确.
故选:A
点评: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4.(2014•娄底)有一种鬼针草的植物,当人在草丛中行走时,裤角上常沾上一些鬼针草带刺的“针”,人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  )
 A.人对鬼针草不会产生 作用B.有利于鬼针草生长
 C.人能够帮助植物传播种子D.有利于植物的变异

考点: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分析:(1)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①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④当某些动物数量过多时,也会对其他生物造成危害,如蝗灾等.
(2)植物一般不能自由运动,必须借助动物、风等来传播种子:人在草丛中行走时,裤脚上常沾上一些带刺的“针”,实际上是帮助鬼针草传播果实、种子.
解答:解: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有一种名为鬼切草的植物,当人在草丛中行走时,裤脚上常被沾上一些鬼切草的带刺的“针”,人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帮助鬼针草传播种子,扩大了鬼切草的分布范围.
故选:C.
点评:植物一般来说是不能动,必须借助动物、风等来传播种子:人在草丛中行走时,裤脚上常沾上一些带刺的“针”,实际上是帮助鬼针草传播果实、种子.
 
5.(2014•成都)下列有关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
 B.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动物能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
 D.动物能够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

考点: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分析: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的理解.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解答:解:A、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而动物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A正确;
B、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正确;
C、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采蜜.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C正确;
D、动物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不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D错误.
故选:D
点评: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应从维护生物圈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按照生态系统发展的规律办事.各种动物在自然界中各自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用辨证的观点来看待动物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和有害的一面,合理地保护和控制、开发和利用动物资源.
 
6.(2014•桐城市)麻雀因啄食农作物曾被列为害鸟,我国开展过“剿灭麻雀”行动.这种做法最主要的危害是(  )
 A.破坏生态平衡B.减少农作物的病虫害
 C.影响农作物的传粉D.影响农作物种子的传播

考点: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分析: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总是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原因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但是如果人为过度的干扰,就有可能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解答:解:生态系统常常处于生态平衡的状态,如果大肆的捕杀麻雀,会避免麻雀偷食稻谷,但麻雀除了吃稻谷外,还吃害虫,如果没有麻雀,那么害虫的数量就会增加,反而会造成稻谷的减产;同时由于在本生态系统中,除了麻雀外,还有其他的生物,不至于增加农作物的病虫害或影响农作物种子的传播.麻雀为动物,属于消费者,参与物质循环,能维持生态平衡.因此会影响生态平衡,故只有选项A正确.
故选:A
点评: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生态平衡的概念,即: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总是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7.(2014•郴州) 动物作为生物圈中的消费者,其作用主要体现在(  )
 A.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B.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帮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D.以上三项都正确

考点: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分析:动物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某些动物数量过多时也会危害植物,如蝗灾等.
解答:解: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三大作用:①动物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剿灭麻雀”会使一些农作物害虫的数量增加,从而使农作物受到伤害.
②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叫做消费者,消费者自身的代谢活动促进了物质循环的进行.
③动物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 布范围.如蜜蜂采蜜、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
故选:D.
点评: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应从维护生物圈可因此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按照生态系统发展的规律办事.各种动物在自然界中各自起着重要的作用,合理地保护和控制、开发和利用动物资源.
 
8.(2014•烟台)捉蜻蜓时会观察到其翅前缘深色的“翅痣”(如图),它可使翅在快速振动时不易折断.科学家受到启发,在飞机机翼的前缘焊上加重装置.这项技术属于(  )

 A.克隆B.生物反应器C.仿生D.移植

考点:生物仿生的应用.
分析:仿生学研究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工作原理,并将这些原理移植于工程技术之中,发明性能优越的仪器、装置和机器,创造新技术.
解答:解:模仿蜻蜓的翅痣研制建造了机翼末端的前缘加厚装置以防止机翼折断,因此属于仿生.
故选:C.
点评:掌握常见的关于仿生技术应用的例子,注意搜集相关的资料.
 
9.(2014•济宁二模)自然条件下,生态系统能够在较长时间内维持相对稳定,如图体现了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表示光合作用,②表示呼吸作用
 B.乙固定能量的多少决定丙、丁的数量多少
 C.乙、丙、丁构成的食物链是乙→丙→丁
 D.能量沿食物链流动,在丁这一级积累最多

考点: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同时也能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生产者作为食物,并通过呼 吸作用将体内的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
分解者将动、植物的残体分解放出二氧化碳.据此解答.
解答:解:由图可知,乙与大气之间是双箭头,说明该生物既能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又能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可判断出乙为生产者;而乙和丙遗体和排泄物都被甲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判断甲为分解者;丙、丁直接或间接地以乙(植物)为食,同时,丙又不断地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判断丙、丁为消费者.①表示光合作用,②和③表示呼吸作用.
A、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①表示光合作用;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②表示呼吸作用.该选项的分析是正确的.
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源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绿色植物固定能量的多少决定消费者的数量多少.该选项的分析是正确的.
C、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链条式的营养联系,叫做食物链.乙、丙、丁构成的食物链是乙→丙→丁.该选项的分析是正确的.
D、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就越少.该选项的分析是不正确的.
故选:D.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以及碳循环.
 
10.(2014•广东模拟)中药蟾酥来自(  )
 A.青蛙的毒腺B.蟾蜍的毒腺C.大鲵的毒腺D.蝾螈的毒腺

考点: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分析:蟾蜍属于两栖动物,从它身上提取的蟾酥、以及蟾衣是我国紧缺的药材.
解答:解:蟾蜍也叫蛤蟆,属于两栖动物,体表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俗称癞蛤蟆、癞刺.在我国分为中华大蟾蜍和黑眶蟾蜍两种.从它身上提取的蟾酥、以及蟾衣是我国紧缺的药材,蟾酥是由蟾蜍毒腺的分泌物加工制成的.
故选:B.
点评:蟾蜍不仅是农作物害虫的天敌,还能用它的毒腺的分泌物加工制成的中草药,价值不凡.
 
11.(2014•镇江模拟)林业生产中利用灰喜鹊防治松毛虫的方法属于(  )
 A.物理防治B.生物防治C.化学防治D.自然防治

考点: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分析:此题考查对生物防治的认识.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常用的生物防治有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三大类.
解答:解: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常用的方法有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等.具有长效、环保和无污染的特点.物理防治费时费力,效果不好.化学防治不能取得长期持续的防治效果,原因是在农药刚被使用的时候,能够杀死大多数的松毛虫.但少数松毛虫由于变异而具有抵抗农药的特性,不能被农药杀死而生存下来,并将这些特性遗传给下一代.因此,下一代就有更多的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经过农药的长期选择,使得有的松毛虫已不再受其的影响了.自然防治的调节能力不够.林业生产中利用灰喜鹊防治松毛虫的方法属于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降低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一种方法.它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成本低,是其他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
故选:B
点评:生物防治,不污染环境,能将害虫的数量降低到较低水平,保护有益动物,有利于环境保护.
 
12.(2014•老河口市模拟)下面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科学发现在基因工程中,科学家能够让某些病毒携带动植物或微生物的某些基因进入正常细胞,来达到转基因或基因治疗的目的
 B.动物在生态系统中能促进物质循环
 C.我们常制作泡菜是利用了醋酸菌的生物发酵
 D.基因是染色体、DNA、细胞核关系中的最小单位

考点: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分析:(1)科学家能够让某些细菌携带动植物或微生物的某些基因进入正常细胞,来达到转基因或基因治疗的目的;
(2)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是消费者,直接或者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物,促进物质循环;
(3)制作泡菜是利用乳酸菌发酵的;
(4)基因是DNA上具有遗传效应的平片段.据此解答:
解答:解:A、科学发现在基因工程中,科学家能够让某些病毒携带动植物或微生物的某些基因进入正常细胞,来达到转基因或基因治疗的目的,据上分析是科学家是利用的是细菌,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动物在生态系统中能促进物质循环.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我们常制作泡菜是利用了醋酸菌的生物发酵,是利用乳酸菌发酵,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细胞核内有染色体,染色体上有DNA,DNA上有许多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基因,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点评:解答此题要全面掌握转基因,物质循环、乳酸发酵、基因等方面的知识.
 
13.(2013•云浮)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可以挂在动物的皮毛上,这说明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  )
 A.维持生态平衡B.对植物生活造成危害
 C.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D.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考点: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之一:生物适应环境才能生存,苍耳果实的表面有许多钩刺,当动物经过时可以钩挂在动物的毛皮上,有利于果实种子传播到远方,扩大了苍耳的分布范围.
解答:解: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采蜜;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当某些动物数量过多时,也会对植物造成危害,如蝗灾等.
故选:C
点评:明确动物在自然界中各自起着重要的作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4.(2013•贵阳)下列不属于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是(  )
 A.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B.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帮助植物传粉,传播果实和种子D.能够净化空气,提高空气质量

考点: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分析: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有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解答:解:A、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而动物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A正确;
B、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正确;
C、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采蜜.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C正确;
D、绿色植物能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提高空气质量,不属于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D错误.
故选:D.
点评: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应从维护生物圈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按照生态系统发展的规律办事.各种动物在自然界中各自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正确地对待动物、合理地保护、开发和利用动物资源.
 
15.(2013•青岛)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的一部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这体现了动物在自然界中_____的作用(  )
 A.维持生态平衡B.作为分解者分解有机物
  C.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 子D.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考点: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分析: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解答:解;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故选:D
点评: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应从维护生物圈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按照生态系统发展的规律办事.各种动物在自然界中各自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用辨证的观点来看待动物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和有害的一面,合理地保护和控制、开发和利用动物资源.
 
16.(2013•聊城)研究发现,周氏啮小蜂在杀灭美国白蛾方面,与其他鸟类吃其蛹有所不同.它是在瞬间将受精卵注入美国白蛾的蛹内,利用蛹内的营养物质繁殖自身后代,从而杀死白蛾.这一事实说明,动物在自然界中能够(  )
 A.维持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B.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帮助植物传粉受精D.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

考点: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解答时从动物“在生态平衡中重要的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切入.
解答:解:A、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利用周氏啮小峰防治美国白蛾,体现了动物在生态平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符合题意.
B、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采蜜.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各种动物在自然界中各自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用辨证的观点来看待动物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和有害的一面,合理地保护和控制、开发和利用动物资源.
 
17.(2013•贺州)农民为了提高大棚农作物的结果率,在棚内放养了一些蜜蜂,这体现了动物在自然界中的(  )作用:
 A.帮助农作物传粉B.维持生态平衡
 C.帮助农作物传播种子D.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考点: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分析: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 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在棚内放养了一些蜜蜂,蜜蜂不但可以采蜜,在采蜜的同时把身体粘附的花粉带到了另一朵花的柱头上,为花粉传播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蜜蜂的传粉,能大幅度的增加产量.
解答:解:A、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采蜜.因此农民为了提高大棚农作物的结果率,在棚内放养了一些蜜蜂,这体现了动物在自然界中的动物帮助农作物传粉的作用,故此选项正确;
B、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而动物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棚内放养了一些蜜蜂主要体现了动物帮助农作物传粉的作用,故此选项不正确;
C、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但是在棚内放养了一些蜜蜂主要体现了动物帮助农作物传粉的作用,故此选项不正确;
D、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 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但是在棚内放养了一些蜜蜂主要体现了动物帮助农作物传粉的作用,故此选项不正确.
故选A.
点评: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应从维护生物圈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按照生态系统发展的规律办事.各种动物在自然界中各自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用辨证的观点来看待动物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和有害的一面,合理地保护和控制、开发和利用动物资源.
 
18.(2013•云南)下列有关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不正确的是(  )
 A.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B.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动物能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D.动物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考点: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解答:解:A、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动物是消费者,是食物链中主要环节之一,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该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
B、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有机物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该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
C、自然界中的动 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采蜜.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该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
D、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不能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因而叫做消费者.该选项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故选:D.
点评: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植物的繁殖和分布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19.(2013•娄底)科学家受长颈鹿血液运输原理的启示,设计出适于在太空中使用的宇航服.该生物技术属于(  )
 A.转基因技术B.生物反应器C.发酵技术D.仿生技术

考点:生物仿生的应用.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仿生的应用,解答时可以从仿生的概念、原理、应用等方面来分析.
解答:解:仿生是指科学家通过对生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有的是模仿动物,有的是模仿植物,它是在上世纪中期才出现的一门新的边缘科学.仿生学是通过对动物的观察和研究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工作原理,并将这些原理移植于工程技术之中,发明性能优越的仪器、装置和机器.因此,科学家受长颈鹿血液运输原理的启示,设计出适于在太空中使用的宇航服.该生物技术属于仿生.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理解防生的概念、原理及应用.
 
20.(2013•南平)油菜花开常引来成群的蜜蜂,蜜蜂对油菜的作用是(  )
 A.提供养料B.防治害虫C.延长花期D.帮助传粉

考点: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分析:蜜蜂可以帮助植物传粉,增加产量,据此解答.
解答:解: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油菜田里放养蜜蜂,蜜蜂不但可以采蜜,在采蜜的同时把身体粘附的花粉带到了另一朵花的柱头上,为花粉传播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蜜蜂的传粉,油菜籽的产量能得到大幅度的增加.可见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蜜蜂够帮助植物传粉,增加产量.
 
21.(2013•葫芦岛)下列不属于仿生技术的是(  )
 A.蝙蝠的回声定位与雷达B.生物方法防治病虫害
 C.萤火虫与冷光D.乌龟的背甲与薄克建筑

考点:生物仿生的应用.
分析:仿生是指科学家通过对生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
解答:解: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仿生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有的是模仿动物,有的是模仿植物,如蝙蝠的回声定位发明了雷达;萤火虫的发光原理制造了冷光灯;模仿乌龟的背甲制造了薄壳建筑.而生物方法防治病虫害不属于仿生技术.
故选:B.
点评:掌握常见的关于仿生技术应用的例子,注意搜集相关的 资料.
 
22.(2013•黑龙江)下列不属于仿生的是(  )
 A.宇航服B.蛙泳C.薄壳建筑D.雷达

考点:生物仿生的应用.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仿生的应用.解答时可以从仿生的原理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仿生学是指模仿生物建造技术装置的科学,它是在上世纪中期才出现的一门新的边缘科学.仿生学是通过对动物的观察和研究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工作原理,并将这些原理移植于工程技术之中,发明性能优越的仪器、装置和机器,创造新技术.科学家根据长颈鹿利用紧绷的皮肤可控制血管压力的原理,制造出可以保持宇航员血压的抗荷宇航服;模仿乌龟的背甲制造了薄壳建筑;模仿蝙蝠的回声定位发明了雷达;蛙泳只是模仿青蛙的游泳方式,没有制造出仪器或设备,不属于仿生.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理解仿生的原理,掌握常见的关于仿生技术应用的例子,注意搜集相关的资料.
 
二.填空题(共4小题)
23.(2014•恩施州)草莓适应性强,省肥,易管理,是一种效益好的经济作物.在一封闭的草莓大棚中,某生物兴趣小组测量了48小时内棚内二氧化碳的含量,绘制了如图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你认为曲线ab段下降的原因是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并且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 ,草莓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蒸腾作用 .
(2)为了提高草莓产量,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建议果农:晚上适当增加光源,开花期间,在棚内放养一群蜜蜂,你建议果农在bc端还可采取的措施是 人工辅助授粉 .
(3)为了增加草莓的甜味,合力施用含 钾 的无机盐可以达到目的.
(4)有的一株草莓上开了很多花或结了很多果,有经验的果农并未全部保留,而进行疏花、疏果,且保留少数,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保留的果实有充足的 有机物 供应,提高草莓品质.

考点: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无机盐的类型及其对植物的作用;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分析:温室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主要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关,而光合作用进行的条件是有光,而呼吸作用随时都能进行.
解答:解:(1)由图可知,在16?4时,夜间无光,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不断释放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的浓度逐渐升高,而4?18时为白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断消耗二氧化碳,也能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但光合作用 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所以ab段二氧化碳的浓度逐渐降低,从18?4时为黑夜时间,与16?4时的情况一样,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升高.不管哪个时期,根吸收的水都是绝大部分用于蒸腾作用,如草莓结果时,根系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而不是用于果实的生长发育.
(2)草莓属于被子植物,开花之后,要经过传粉和受精才能结出果实和种子.在草莓开花期间,果农晚上适当增加光源,开花期间,在棚内放养一群蜜蜂,还可以把一些雄花的花蕊取下来并去触碰雌花的花蕊,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在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提高结实率.
(3)钾能促进植株茎秆健壮,改善果实品质,增强植株抗寒能力,提高果实的糖分和维生素C的含量,有利有机物向植物储存器官内转运.所以为了增加草莓的甜味,合力施用含钾无机盐可以达到目的.
(4)要提高草莓的产量,疏去弱小花、果是为了使有机物充分供给健壮花果,保证果实的大小、甜度.
故答案为:(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并且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蒸腾作用;
(2)人工辅助授粉;(3)钾;(4)有机物.
点评:此题综合性较强,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等相关的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其解答问题.
 
24.(2014•湘潭)动物在生物圈中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 (判断对错)

考点: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分析:动物不断地从周围环境中摄取食物是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动物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其排泄物或遗体被分解后,释放二氧化碳、含氮无机盐等也可被植物重新利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据此解答.
解答:解: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故答案为:√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5.(2013•漳州)树的梦最多.每粒细小而坚实的种子,都藏匿着一个伟大的梦,藏得太深太隐秘,被禽兽吞吃,它却暗自高兴.【经过粗暴的牙齿咀嚼,胃液无情地消磨,它还是完完整整的】,回归到大地.由于禽的飞翔、兽的奔跑,它被带到了树梦也梦不到的地方.请回答:
(1)种子在结构层次上属于 器官 ,它由 胚珠 发育而来.
(2)括号句子中的“牙齿”应是 臼齿 (选填“犬齿”或“臼齿”);“完完整整”主要是指种子结构中 胚 的完整,因为它是幼小的生命体.
(3)上述资料说明动物能帮助植物 传播种子 .
(4)禽的飞翔消耗了大量的氧气,需要借助体内特殊的结构? 气囊 来辅助呼吸.

考点: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家兔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鸟类的主要特征及其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
分析:此题考查绿色植物的结构层次、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家兔的生理结构、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等知识,分析作答.
解答:解:(1)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种子属于生殖器官,绿色植物的花经过传粉、受精后,种子是由子房里的胚珠发育而来.
(2)动物的生活方式如食性是与其形态结构相适应的,植食性动物的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无犬齿,门齿长在上下颌的中央部分,形状像凿子,适于切断食物;臼齿长在上下颌的两侧,有宽阔的咀嚼面.而犬齿适于撕裂食物,为肉食性动物的所具有的.题干中的牙齿应是臼齿;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胚,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四部分构成.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胚根发育成植物的根,胚芽发育成植物的茎和叶,胚轴伸长发育成连接茎和叶的部分,所以胚是新植物的幼体,“完完整整”主要是指种子结构中胚的完整.
(3)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常以某些植物的果实为食,动物在食用果实的同时,将种子扔弃在野外.有些植物的种子或果实常沾附在动物身上,随动物身体的运动而带到远处,如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从而促进了种子的传播.因此,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上述资料说明动物能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4)飞禽的体内有发达的气囊,它们分布在内脏器官之间,与肺相通,能减少内脏之间的摩擦,飞禽的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气囊本身并没有气体交换的作用,气囊的功能是贮存空气,使吸入的空气两次通过肺,保证肺充分地进行气体交换,协助肺完成双重呼吸,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故禽在飞翔时需要消耗大量的氧,因此,除了用肺呼吸以外,还有气囊辅助呼吸.
故答案为:(1)器官;胚珠;(2)臼齿;胚;(3)传播种子;(4)气囊
点评:此题综合性较强,涉及的知识点多,学生需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
 
26.(2013•黔江区模拟)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绿色植物利用太阳的光能,制造有机物,不仅养活了自己,还养活了虫和鸟,所以它是生态系统中的 生产者 .
(2)图中的虫和鸟是生态系统中的 消费者 ,它们不仅能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而且直接或间接地以 植物 为食,促进生态系统的 物质循环 .
(3)图中的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通过①②③可以看出,它们的生活依赖于动植物遗体中的 有机物 ;通过④可以看出,动植物遗体被分解后产生的 二氧化碳、水、无机盐 又能够被植物重新利用.
(4)综上所述,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是 相互依存 的关系.

考点: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据此答题.
解答:解:(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因此图中的绿色植物是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2)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动物还能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图中的虫和鸟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3)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通过①、②、③可以看出,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依赖于分解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维持生活;通过④可以看出,动植物遗体被分解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又能够被植物重新利用.(4)综上所述,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是相互依存.
故答案为:(1)生产者;
(2)消费者;植物;物质;
(3)有机物;二氧化碳、水、无机盐.(4)相互依存
点评: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这部分知识是考试的重点,学生要理解掌握.
 
三.解答题(共4小题)
27.(2014•湖北)如图,是农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请回答有关问题:
(1)要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需要添加的成分是非生物部分及 分解者 .
(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 食物链和食物网 进行的.
(3)端午节粽子的主要成分是糯米,糯米的营养成分来自水稻种子的 胚乳 .
(4)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国上下曾经 开展过剿灭麻雀运动,原因是麻雀会啄食农作物子实,结果消灭麻雀后农作物产量不升反降.由此可见动物在维持 生态平衡 中起重要作用.
(5)灌溉条件良好的地区,夏天天气越是晴好,光照越强,水稻的产量就越高;越是阴雨连绵,光照越弱,水稻的产量就越低.根据上述事实,你能否就光照与光合作用之间的关系提出一个探究的问题呢?
你的问题是: 光照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吗? .

考点: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 分.
(2)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是指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多条食物链相互交错构成了食物网;随着吃与被吃物质和能量随之一起流动.
(3)水稻种子包括种皮、胚和胚乳,胚乳是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
(4)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总是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原因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但是如果认为的干扰,就有可能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5)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分析结果和得出结论几个环节.
解答:解:(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判断是否是一个生态系统的关键是看是否有生产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缺一不可.因此若要组成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增加的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2)在生态系 统中,如食物链:水稻→田鼠→蛇,田鼠吃水稻,水稻进行光合作用储存的物质和能量就进入了田鼠的体内,蛇吃田鼠,田鼠体内储存的物质和能量就到了蛇的体内.因此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3)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糯米的主要营养成分就是淀粉,糯米是水稻食用的部分,水稻种子包括种皮、胚和胚乳,胚乳是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
(4)生态系统常常处于生态平衡的状态,如果大肆的捕杀麻雀,会避免麻雀偷食稻谷,但麻雀除了吃稻谷外,还吃害虫,如果没有麻雀,那么害虫的数量就会增加,反而会造成稻谷的减产;同时由于在本生态系统中,除了麻雀外,还有其他的生物,不至于增加农作物的病虫害或影响农作物种子的传播.麻雀为动物,属于消费者,参与物质循环,能维持生态平衡.因此会影响生态平衡.
(5)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分析结果和得出结论几个环节,灌溉条件良好的地区,夏天天气越是晴好,光照越强,水稻的产量就越高;越是阴雨连绵,光照越弱,水稻的产量就越低.根据上述事实,光照是否是影响水稻产量的原因?所以提出的问题是:光照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吗?
故答案为:(1)分解者;(2)食物链和食物网;(3)胚乳;(4)生态平衡;(5)光照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吗?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实际问题.
 
28.(2013•牡丹江)请将下列生物技术与其具体应用用直线连接起来
转基因技术 以菌治虫
生物防治技术 薄壳建筑
仿生技术 制作酸奶
发酵技术 乳房生物反应器.

考点:生物技术的发展对人类未来的影响;生物仿生的应用.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技术的应用.解答时可以从仿生、转基因技、发酵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等知识方面来分析.
解答:解: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中的生物技术. 乳房生物反应器就是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一种生物对付另外一种生物的方法.生物防治,大致可以分为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三大类;它是降低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一种方法.以菌治虫属于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
仿生技术是指科学家通过对生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所以薄壳屋顶属于仿生技术的应用.
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的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所以制作酸奶就是利用此原理.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既考查了生物技术的应用和实例,基础性很强,平时要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
 
29.(2013•贵阳)请将动物的一些奇妙的行为(左侧)及其在仿生学上的运用(右侧)用线段连接 起来.

考点:生物仿生的应用.
分析:仿生学研究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工作原理并将这些原理移植于工程技术之中,发明性能优越的仪器、装置和机器,创造新技术.
解答:解:鸟在空中展翅滑翔时不会坠落下来发明的是滑翔飞机;
水母、墨鱼反冲式运动发明了火箭升空;
响尾蛇的颊窝能感受到0.001℃的温度变化研制出了响尾蛇导弹;
骆驼用宽大的足在松软的沙漠上行走自如发明了履带式坦克.
故答案为:

点评:掌握常见的关于仿生技术应用的例子,注意搜集相关的资料.
 
30.(2013•黑龙江模拟)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绿色植物利用太阳的光能,制造 有机物 ,不仅养活了自己,还养活了虫和鸟,所以它是生态系统中的 生产 者.
(2)图中的虫和鸟是生态系统中的 消费者 ,它们不仅能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 种子 ,而且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促进生物圈的 物质 循环.
(3)图中的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 分解 者,通过①、②、③可以看出,它们的生活依赖于动植物遗体中的 有机物 ;通过④可以看出,动植物遗体被分解后产生的 二氧化碳 、 水 、 无机盐 又能够被植物重新利用.

考点: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据此答题.
解答:解:(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因此图中的绿色植物是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2)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动物还能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图中的虫和鸟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3)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通过①、②、③可以看出,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依赖于分解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维持生活;通过④可以看出,动植物遗体被分解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又能够被植物重新利用.
故答案为:(1)有机物;生产;
(2)消费者;种子;物质;
(3)分解;有机物;二氧化碳;水;无机盐.
点评: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这部分知识是考试的重点,学生要理解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