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米手机中的高通芯片谈创业企业的专利保护(一)

6月26日,小米手机CEO雷军面对奇虎360董事长周鸿掉关于“小米暴利”的“过激”言论,在其微博里公开了小米手机的主要成本结构:

  高通坐收“渔利” 得益于高专利投入

  人们拨开小米利润迷雾的同时,也注意到了切去不小蛋糕的按销售价的百分比计提的高通专利费以及高通专利入门费。对于小米手机中高通的专利费用究竟是多少,阳光安吉互联网技术有限公司媒体总监章俊(@爱吃糖的小熊)在其微博中做了如下计算:

  手机芯片制造商高通在小米手机的百万台销售额中收益颇丰。高通公司的手机芯片能够兼容各种智能系统,我们在各厂商的主流智能手机中都能看见其身影。高通是HTC、MOTO、LG、中兴、华为、小米等众多手机品牌的CPU最主要的供应商,也是全球大牌高端手机如采用的最多的CPU品牌,据传iPhone5使用的也是高通的手机芯片,相当于智能手机行业的英特尔。

  互联网公司争做手机,智能手机市场风起云涌,而无论谁将最后胜出,高通都会坐收 “渔利”。究其原因,最关键的一点是倚赖其3000多项专利技术。高通公司授权的手机厂商可以采取多种方式生产和上市产品:

  1.可以从高通公司直接购买芯片和软件

  2.可以从高通公司的ASIC授权厂商处购买芯片

  3.可以自行设计和制造芯片解决方案

  高通公司从专利许可计划一开始就投入并将继续投入大量精力和资金为其芯片和软件获得交叉许可,从而使客户在不承担额外专利费的条件下受益。通过确保销售给客户的芯片和软件中的这些权利,高通公司减轻了可能的“专利费堆积”负担。

  创业公司也要做好专利储备

  像高通这样通过专利授权来盈利确实非常诱人,但很多创业企业因为中国知识产品保护的糟糕现状及专利申请过程的繁冗、支出成本高而放弃或搁置了专利申请,从而将自己辛苦研发出的技术、产品“做了无私奉献”。前期的专利保护工作没做好,后面可没有“后悔药”可以吃,并会有不断的麻烦。

  2011年北电专利拍卖出45亿美元的天价颇让人们大跌眼球,也让大家开始重视起专利的价值,并促使小公司考虑累积更多专利以提升自己的价值。

  特别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专利并不是“等企业做大做强以后再认真抓”的工作。不要等媳妇熬成婆后再去追逐青春。专利申请保护时不我待,并且是企业的立命之本,应该放到企业的战略高度。

  有部分创业企业已经在这方面有所准备。2011年创新中国获奖企业北京忆恒创源科技有限公司CEO殷雪冰在接受创业邦采访中说:“固态硬盘的算法是其核心,其专利保护要形成战略,不同的专利间如何配合?理清专利数量、质量上的关系,需要深思熟虑。对专利保护不能忽视,但也不是有了一项技术就急匆匆地去注册、申请,要“瞻前顾后,精打细算。”(详见《殷雪冰:从创新中国观众到成功融资20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