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穷人店”阿尔迪:低风险扩张 力压沃尔玛(一)

与美国沃尔玛、法国家乐福的张扬不同,德国阿尔迪作风低调:不设对外公关部门,放弃现代化超市设备。在默默的“低风险扩张”中,阿尔迪不仅捍卫了本土市场,还将触角伸到对手大后方。

  以低价格著称的美国零售业巨头沃尔玛的全球扩张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在德国,沃尔玛就遇上了以“穷人店”著称的、同样打低价牌的本土强劲对手--阿尔迪。

  南北称王,作风低调

  阿尔迪超市的所有者是80多岁的阿尔布莱希特兄弟。阿尔迪的外文拼写是Aldi,Al是阿尔布莱希特(Albrecht)的缩写,而Di是Discount(折扣)的缩写。阿尔迪超市分为“南方阿尔迪”和“北方阿尔迪”。前者的所有者是弟弟特奥,他的连锁店在德国西部和南部发展;后者的所有者是哥哥卡尔,在北方发展业务。

  德国人给阿尔迪起了一个通俗的名字:“穷人店”。可是,穷人店却造就了大富翁。特奥高居去年德国富豪榜榜首,卡尔也排名第三。南北阿尔迪2002年的总销售额达到230亿欧元。

  无论阿尔布莱希特兄弟,还是阿尔迪超市本身的作风都十分低调。特别是1971年特奥经历了一次绑架事件后,兄弟俩就避免在公开场合露面。当《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打电话到德国零售巨头阿尔迪的总部,想获取一些有关该公司的资料时,记者甚至被告知阿尔迪没有新闻部。阿尔迪不设对外公关部门,不做市场调查,不做年度规划,连广告投入也只占总营业额的0.3%。

  富人也爱“穷人店”

  二战后,阿尔布莱希特兄弟从盟军战俘营回到家乡,开办了一家食品零售店。因为当时人们只想用最低的价格购买生活必需品,所以兄弟俩把价格定得很低。1975年,卡尔在一次少见的公开露面时称:“我们的业务发展基础只有一个:最低的价格。”这个原则一直延用至今。

  阿尔布莱希特兄弟的母亲曾经说过:“人们的日子越难,我们的日子越好。”这话听起来有些“不人道”,却说出了实情。经济不景气,人们当然想买便宜货。而近年来,德国和西方国家的经济普遍低迷,这就为阿尔迪的成功提供了良好氛围。